-
Why Kubernetes
從云應用角度,Kubernetes 帶來的好處:
容器管理、調度和編排的事實標準:擺脫鎖定,支持跨云
先進的 Workload 管理之經驗模型:Pod 和 Controllers
原生支持微服務抽象:服務注冊、服務發現和自動負載均衡
查看全部 -
Why Kubernetes
從生態圈角度:
Google 的業內最成熟的容器編排管理經驗的輸出
2017 年戰勝 Docker Swarm 和 Apache Mesos,成為云原生應用唯一值得綁定的容器編排管理平臺
傳統云平臺提供商的全面支持:Google k8s engine、Red Hat 的 OpenShift、Microsoft 的 Azure container service、IBM
的cloud container service
查看全部 -
可移植的“云平臺”
Kubernetes 提供:
新一代應用云化的事實標準,成為面向云原生應用的新可移植層,即新“云平臺”
為用戶提供簡單且一致的容器化應用部署、伸縮和管理機制,形成新的、通用的應用云化模型
云廠商鎖定的問題得以解決,云應用支持跨云遷移
查看全部 -
微服務支撐平臺
Kubernetes 提供了對微服務的支撐:
服務發現、服務編排與內部路由支持
服務快速部署和自動負載均衡
提供對“有狀態”服務的支持等
查看全部 -
容器編排管理平臺
Kubernetes 作為容器管理平臺提供:
以 Pod(容器組)為基本的編排和調度單元以及聲明式的對象配置模型(控制器、configmap、secret 等)
資源配額與分配管理
健康檢查、自愈、伸縮與滾動升級
查看全部 -
Kubernetes 是什么?
Kubernetes 是以 Google 內部容器編排管理平臺 Borg 為原型的開
源實現
一個容器編排管理平臺
一個微服務支撐平臺
一個可移植的“云平臺”
查看全部 -
小結
趨勢
應用部署運行模式:單機 -> 虛擬機 -> 容器 -> 云原生
應用部署運行:更敏捷、更自動化、更有效率、更低成本
開發者:更聚焦于應用本身
查看全部 -
應用部署運行模式變遷
查看全部 -
云原生:初期(2015-至今)
CNCF,Kubernetes:2015 年
CNCF 組織的成立為應用上云安全地采用云原生模式提供了更穩、更快、更安全的解決方案,其核心是 Kubernetes。
從眾多強大對手中脫穎而出,Kubernetes 為云原生模式下應用的部署、運行和管理提供了可移植的、云廠商無關的事實標準。
查看全部 -
云原生:初期(2015-至今)
云原生模式
隨著容器技術的出現以及應用所面臨的外部環境的變化,云原生逐漸成為一種應用云化開發、部署和運行的主流方式
基礎前提:應用的容器化和微服務化。容器,作為應用部署、運行和管理的基本單元;
核心:借助容器管理自動化平臺進行動態編排和資源優化利用。
查看全部 -
容器化:(2013-至今)
Docker:2013年
以 Docker 為代表的內核容器技術不是新技術,而是將已有技術(LXC、cgroups、Union FS)進行了更好的整合和包裝,并形成了一種標準鏡像格式。
與 VM 相比,容器具有開發交付流程操作對象同步、執行更為高效、資源占用更為集約等優勢。
計算基本單元由虛擬機變為了容器,越來越多應用的構建、部署與運行選擇在容器中進行。
查看全部 -
虛擬化:成熟期(2010~至今)
AWS、Azure、Aliyun、GCE:2015-2017
基于虛擬化技術的公有云爆發式增長,形成公有云 laaS 四巨頭
2017 年底,全球企業的一半以上的計算資源放在了公有云上,半數企業在內部完成了私有云部署
查看全部 -
虛擬化:成熟期(2010~至今)
OpenStack:2010年
OpenStack 誕生,推動開源 IaaS 平臺的快速發展。推動商家將自有數據中心改造為虛擬化平臺,部署數據敏感、業務敏感的核心應用
部署形式: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
服務模式:IaaS、PaaS(Heroku 2009)、SaaS 等
查看全部 -
虛擬化:初期(2001~2009)
IaaS:AWS 2006 年,GCE 2008 年
基于虛擬機技術的 Amazon Web Services(AWS)開啟了 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礎設施即服務)的市場
實現了自助的、按需租用以 VM 為基本計算單元的計算資源。
應用的部署運行依然以 vm 為單元并通過 IaaS 廠商提供的控制臺實現高效的計算資源管理。
查看全部 -
虛擬化:初期(2001~2009)
VMware:2001 年,Xen:2003 年,KVM:2007 年
VMare 發布了針對服務器市場的虛擬化技術方案:提升計算資源的利用率和降低使用成本
Vmware、Xen 和 KVM 三足鼎立,促進了 VM 概念的普及,拉開了虛擬化云計算時代的大幕
基礎計算單元變為VM,服務端應用的構建、部署和運行逐步遷移
到虛擬機VM上了。
查看全部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