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負載:以 Pod 為中心
查看全部 -
Kubernetes 對象分類
查看全部 -
Annotations(注解)
Annotations:可以將任意非標識性元數據附加到對象上
Annotations 也是以鍵值對形式呈現
工具和庫可以檢索到并使用這些 Annotations 元數據
將數據作為 Annotation 附著在對象上,有利于創建一些用于部署、管理和做內部檢查的共享工具或客戶端
查看全部 -
Label(標簽)
通過 label selector 查詢和篩選建立對象間的關系
查看全部 -
Label(標簽)
Label 用于建立集群對象之間的靈活的、松耦合的多維關聯關系
一個 Label 是一個鍵-值對,其中的 key、value 均由用戶自己定義
Label 可以附著在任何對象上,每個對象也可以有任意個標簽。標簽可在對象定義時附加上,也可以通過命令動態管理標簽
Label 可以將有組織目的的結構映射到集群對象上,從而形成一個與現實世界管理結構同步對應松耦合的、多維的對象管理結構
查看全部 -
Namespace(名字空間)
Namespace,不僅僅是一個屬性,本身也是一個 object
Namespace:用于將物理集群劃分為多個虛擬集群
Namespace 間完全隔離,因此也常被用來隔離不同的用戶(及權限)
內置三個 Namespaces:default,kube-system 和 kube-public,Node 和 PersistentVolume 不屬于任何 namespace
查看全部 -
Name 和 UID:
Kubernetes 集群中所有對象都通過 name 和 UID 明確標識
API 中的對象訪問路徑:/api/{version}/namespaces/{namespace}/{object-kind}/name,比如:/api/v1/namespaces/default/pods/hello-kubernetes
在 Kubernetes 集群的整個生命周期內創建的每個對象實例都具有不同的 UID.
查看全部 -
Kubernetes 對象模型
查看全部 -
Kubernetes 對象
Kubernetes 對象:是一種持久化的、用于表示集群狀態的實體
一種聲明式的意圖的記錄,一般使用 yaml 文件描述對象
Kubernetes 集群使用 Kubernetes 對象來表示集群的狀態
通過 API/kubect 管理 Kubernetes 對象
查看全部 -
小結
Kubernetes 架構和組件:
兩類節點:Master 和 Node
Master 組件:apiserver,scheduler,controllerManager,etcd
節點組件:kubelet,kube-proxy
查看全部 -
組件:Kube-proxy
Kube-proxy:運行在每個 Node 上
Service 抽象概念的實現,將到 Service 的請求按策略(負載均衡)算法分發到后端 Pod(Endpoint) 上
默認使用 iptables mode 實現
支持 nodeport 模式,實現從外部訪問集群內的 service
查看全部 -
組件:Kubelet
位于集群中每個 Node 上的非容器形式的服務進程組件,Master 和 node 之間的橋梁
處理 Master 下發到本 Node 上的 Pod 創建、啟停等管理任務;向 API Server 注冊 Node 信息
監控本 Node 上容器和節點資源情況,并定期向 Master 匯報節點資源占用情況
查看全部 -
Node:工作負載節點
Node:Kubernetes 集群中真正的工作負載節點
Kubernetes 集群由多個 Node 共同承擔工作負載,Pod 被分配到某個具體的 Node 上執行
kubernetes 通過 node controller 對 node 資源進行管理。支持動態在集群中添加或刪除 Node
每個集群 Node 上都會部署 Kubelet 和 Kube-proxy 兩個組件
查看全部 -
Node 組件
查看全部 -
組件:Etcd
Kubernetes 集群的主數據庫,存儲著所有資源對象以及狀態
默認與 Master 組件部署在一個 Node 上
Etcd 的數據變更都是通過 API Server 進行
查看全部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