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章中已經搭建好了 Android 開發環境,本章我們將一起通過 Eclipse 創建我們的第一個 Android App。
1. 創建 Android 工程
首先打開 Eclipse,在菜單欄依次選擇“New” -> “Android App Project”。如果是第一次創建,可能沒有“Android App Project”,那么可以選擇“Other”->“Android”。主要有三個參數需要我們設置:
- 應用名: 即我們App的名字,也是最終會顯示在設備桌面上的名稱;
- 工程名: 項目工程的名字,Eclipse會按照此名稱在本地創建工程目錄,并將工程文件保存在此目錄下;
- 包名: App 的唯一 ID,Android 系統用包名區分不同的 App
在這里可以有一個簡單的理解,應用名更多是面向用戶的,工程名更多是面向 Eclipse 的,而包名是面向 Android 系統的。
設置好并選擇對應的 Android 版本,點確認后即完成工程的創建。
2. 工程結構解析
在 Eclipse 左側展示的就是我們創建的工程的目錄結構
目錄文件比較多,其中需要大家著重注意的是以下 5 個:
- src: 用于存放源文件,也就是沒有進行編譯的程序文件。結構按照包名排列,與 Java 工程類似。
- gen: 用于存放編譯中間產物,由 ADT 自動生成,我們一般不做修改。內部有一個 R.java 文件,是工程的資源字典。工程內 Res 目錄下的所有資源都會通過 id 的形式登記在該文件內。
- assets: 用于存放打包在 apk 內的靜態文件。該目錄下的文件將不會在 R.java 內生成對應的 id,并且會以原始格式保存,適用于保存類似文本文件,視頻文件,MP3 音頻等媒體文件。
- res: 用于存放資源文件,主要有以下幾個資源:
- drawable: 存放各種位圖文件(png、jpg、9圖、gif等),除此之外可能是一些其他的 drawable 類型的 XML 文件
- layout: 布局文件,各個頁面的 UI 樣式
- values: XML 類型的描述文件
- AndroidMainfest.xml: 應用程序清單文件,包含了 android 應用中的元信息,Android 中的四大組件以及用戶權限列表等都需要在此注冊,同時也詳細描述了 android 應用的項目結構。
以上 5 個目錄是大家必須掌握的,后面的開發也會頻繁用到。另外還有一些如果感興趣可以簡單了解,不作要求。 - android 9.0: 包含了項目需要的庫文件(Jar 文件),和普通 Java 項目中的
/lib
類似。同時其中還包含項目打包時需要的META-INF
目錄. - Android Private Libraries: 存放項目中引入的第三方 JAR 包
- **bin:**編譯結果,保存的是二進制文件,包括class、資源文件、dex、apk 等,我們可以在這個目錄下導出 apk 文件
- proguard-project.txt: 代碼混淆配置文件
- project.properties: 工程屬性的配置文件。可以再次設置編譯使用的 Android 版本號
3. 編譯運行Android工程
建立好 Android 工程之后,就可以直接運行起來了。方法很簡單,首先我們按照前面的教程開啟 AVD 或者 Genymotion,然后在左側工程列表中找到新建的工程,依次“右鍵” -> “Run as” -> “Android Application”,靜靜的等待片刻,就可以看到出現在屏幕上的 Hello World。
4. 小結
本章我們介紹了如何通過 Eclipse 創建 Android 工程并對工程的目錄結構及重要的文件做了詳細介紹,最后在模擬器上運行了我們新建的 Android 應用。到這里你已經完成了第一個 Android 應用的創建與運行,對 Android 的開發方式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也希望大家打好基礎,為后面的內容做好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