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此我們發現這個賦值語句其實有兩個功能:
當key不存在時,往dict中添加對應的key: value元素。
當key存在時,會更新dict,用新的value替換原來的value。查看全部 -
添加dict元素:使用賦值語句,可賦值list、tuple等
查看全部 -
dict中元素的讀?。篸[key]、d.get[key]。
區別:前者非法key會報錯,后者不報錯,返回None查看全部 -
dict方法的定義
查看全部 -
單元素tuple創建:需在元素后添加一個,。否則輸出結果元素無()查看全部
-
訪問tuple元素的方法:count()、index()
區別:count計算元素出現的次數;index計算元素第一次出現的位置。count函數不報錯、index函數會報錯查看全部 -
區分list()和tuple():list中元素用[],tuple中元素用();list中元素可以改變,tuple中元素固定不變且不可以添加新元素!查看全部
-
替換list()中的元素:通過索引+替換元素的方式,正序、逆序均可查看全部
-
向list(列表)中插入新元素:append()、insert()函數
查看全部 -
一開始出不來因為寫成
for i in d
if i in d
看了評論區qq知秋的碼改成
for name in i
if name in d
應該引入第三個變量
還有print那里不知道格式應該是(name, 再加d.get(name)
一開始我就只有d.get(i)后面改成d.get(i[j])結果不知道為什么把所有人成績都打出來了但是沒有none而且順序怪怪的,要么就全是none
查看全部 -
可變關鍵字參數:一般使用**kwargs來表示;通過關鍵字的名字key找到對應的參數值。
def?info(**kwargs): ????print('name:?{},?gender:?{},?age:?{}'.format(kwargs.get('name'),?kwargs.get('gender'),?kwargs.get('age'))) info(name?=?'Alice',?gender?=?'girl',?age?=?16)一個函數同時擁有必需參數、默認參數、可變參數、可變關鍵字參數時,定義順序如下:
必需參數 -> 默認參數 -> 可變參數 -> 可變關鍵字參數
def?func(param1,?param2,?param3?=?None,?*args,?**kwargs): ????print(param1) ????print(param2) ????print(param3) ????print(args) ????print(kwargs) func(100,?200,?300,?400,?500,?name?=?'Alice',?score?=?100) #?==>?100 #?==>?200 #?==>?300 #?==>?(400,?500) #?==>?{'name':?'Alice',?'score':?100}查看全部 -
可變參數:即任意個參數的意思。通常使用*args來表示。
注意:Python會把可變參數定義為一個tuple,所以在函數內部,把可變參數當作tuple來使用就可以了
def?func(*args): ????print('args?length?=?{},?args?=?{}'.format(len(args),?args)) func('a')?#?==>?args?length?=?1,?args?=?('a',) func('a',?'b')?#?==>?args?length?=?2,?args?=?('a',?'b') func('a',?'b',?'c')?#?==>?args?length?=?3,?args?=?('a',?'b',?'c')查看全部 -
優點:
遞歸函數的優點是定義簡單,邏輯清晰
注意:
使用遞歸函數需要注意防止棧溢出。
在計算機中,函數調用是通過棧(stack)這種數據結構實現的,每當進入一個函數調用,棧就會加一層棧幀,每當函數返回,棧就會減一層棧幀。由于棧的大小不是無限的,所以,遞歸調用的次數過多,會導致棧溢出
查看全部 -
1、函數不需要返回值時,直接寫return,此時再打印函數的返回值時“None”;
2、函數的返回值,可以是None,一個值,或者多個值;
3、函數如果需要返回多個值,多個值之間使用逗號分隔即可,但是需要注意順序
比如,定義一個函數data_of_square,接收邊長一個參數, 同時返回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 def?data_of_square(side): ????C?=?4?*?side ????S?=?side?*?side ????return?C,?S C,?S?=?data_of_square(16) print('周長?=?{}'.format(C))?#?==>?周長?=?64 print('面積?=?{}'.format(S))?#?==>?面積?=?256 也可以使用一個值存儲函數返回的多值結果。 result?=?data_of_square(16) print(result)?#?==>?(64,?256)查看全部 -
sum = 0
num = 0
while num <= 1000:
??? num += 1
??? if num % 2 != 0:
??????? continue
??? sum += num
print(sum)查看全部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