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ython基礎數據類型:整數,浮點數,字符串,布爾值,空值。二進制0b ,十六進制0x ,浮點數即小數 ,10用e替代字符串對應生活中的就是非數字類型的內容,比如一個句子,一段話一個布爾值只有True、False兩種值,要么是True,要么是False布爾值可以用and、or和not運算(注意and,or,not都是Python語言本身的關鍵字)??罩凳荘ython里一個特殊的值,用None表示。注意,None和0是不一樣的,None不能理解為0
查看全部 -
# coding: utf-8
s = '123456789'
num = 0
for ch in s:
? ? num = num + 1
? ? if num % 2 == 0:
? ? ? ? print('我是偶數' + ch)
? ? else:
? ? ? ? print('我是奇數' + ch)
1、coding: utf-8
2、for
3、if...else
4、num % 2 == 0
查看全部 -
四則運算
整數、浮點數可以直接進行四則運算。
# 加法
num1 = 10
num2 = 0.5
result = num1 + num2
print(result) # ==> 10.5
# 減法
result = num1 - num2
print(result) # ==> 9.5
# 乘法
result = num1 * num2
print(result) # ==> 5.0
# 除法
result = num1 / num2
print(result) # ==>20.0取模運算
Python數字支持取模運算,使用百分號%表示取模。
恰當使用取模運算,可以判斷一個數是否為偶數,當一個數對2取模結果為0時,則這個數為偶數,否則為奇數。
print(3 % 2) # ==> 1 因此3為奇數
print(33 % 2) # ==> 1 因此33為奇數
print(100 % 2) # ==> 0 因此100為偶數地板除
Python除了普通除法以外,還有一個特殊的除法被稱為地板除,對于地板除,得到的結果會忽略純小數的部分,得到整數的部分,地板除使用//進行。
10//4 # ==> 2
10//2.5 # ==> 4.0
10//3 # ==> 3小數點位數
使用Python計算小數的時候,經常需要保留小數點后若干位,可以使用round()函數來處理,這里先了解round的調用方式,使用兩個參數,第一個是需要保留小數點位數的數值,第二個是保留的位數。
num = 10 / 3
print(num) # ==> 3.3333333333333335
# 使用round保留兩位小數
round(num, 2) # ==> 3.33查看全部 -
在計算機程序中,變量不僅可以是數字,還可以是任意數據類型(字符串、布爾值、空值、字典等)。在Python中,定義一個變量需要遵循一定的約束,否則,Python可能識別不出它是一個變量。
1.變量名由大小寫英文字母、數字和下劃線_組成
2.變量不能用數字開頭
3.變量盡量不要和Python關鍵字重合(比如前面學習過的:and、or、not,否則可能導致Python原有關鍵字發揮不出作用
在Python里面,一個變量可以先后存儲多種不同類型的數據。
這是Python這類語言特有的特性,我們稱之為動態語言,與之對應的是靜態語言,Python、Javascript等等都是動態語言,Java、C、C++等等屬于靜態語言。
查看全部 -
整數在Python中,二進制整數使用前綴0b表示,比如:0b0110,0b1100。
十六進制數除了0~9十個數字以外,還使用a、b、c、d、e、f,在Python中,十六進制使用前綴0x,比如:0x12ef,0xde2431af。
浮點數在Python中,把10用e替代,比如:1.23x10^9就是1.23e9。
浮點數運算則可能會有四舍五入的誤差,如何檢驗,可以在Python終端中輸入以下內容0.1 + 0.2
字符串比如之前練習過的第一個Python程序:print('Hello World'),其中的Hello World就是字符串。
布爾值對應于生活中的就是對和錯
布爾值可以用and、or和not運算(注意and,or,not都是Python語言本身的關鍵字)。
and運算是與運算,只有所有都為 True,and運算結果才是 True。
or運算是或運算,只要其中有一個為 True,or 運算結果就是 True。
not運算是非運算,它是一個單目運算符,把 True 變成 False,False 變成 True。
空值是Python里一個特殊的值,用None表示。
查看全部 -
#待研究,下面的代碼為什么會多加1001而不是少加1
#501501
num = 1
sum = 1
while True:
? ? if num > 1000:
? ? ? ? break
? ? num = num + 1
? ? sum =sum + num
print(sum)
#待研究,下面的代碼為什么會多加1而不是少加1
#50051
num = 1
sum = 1
while True:
? ? if num > 1000:
? ? ? ? break
? ? sum =sum + num
? ? num = num + 1
print(sum)
查看全部 -
Python遵從從上往下的執行原則:
當加法計算寫在乘法計算前時,判斷值是10時結果為真,會再次計算加法,就出現了超出范圍的值11
查看全部 -
注意,在使用上,Python會把可變參數定義為一個tuple,所以在函數內部,把可變參數當作tuple來使用就可以了,比如可以通過位置下標取出對應的元素等。
查看全部 -
Python提供isinstance()函數,可以判斷參數類型,它接收兩個參數,第一個是需要判斷的參數,第二個是類型。
查看全部 -
舉個例子,我們來計算階乘 n! = 1 * 2 * 3 * ... * n,用函數 fact(n)表示,可以看出:
fact(n) = n! = 1 * 2 * 3 * ... * (n-1) * n = (n-1)! * n = fact(n-1) * n
所以,fact(n)可以表示為 n * fact(n-1),只有n=1時需要特殊處理。
于是,fact(n)用遞歸的方式寫出來就是:def fact(n):
? ?if n==1:
? ? ? ?return 1
? ?return n * fact(n - 1)查看全部 -
def data_of_square(side):
? ?C = 4 * side
? ?S = side * side
? ?return C, S
C, S = data_of_square(16)
print('周長 = {}'.format(C)) # ==> 周長 = 64
print('面積 = {}'.format(S)) # ==> 面積 = 256查看全部 -
循環形式:
def sum1():
? ? s = 0
? ? for i in range(1, 101):
? ? ? ? s += i
? ? return s
print(sum1())
遞歸形式:
def sum2(n):
? ? if n == 1:
? ? ? ? return 1
? ? else:
? ? ? ? return n + sum2(n - 1)
print(sum2(100))
查看全部 -
在Python中,定義一個函數要使用 def 語句,依次寫出函數名、括號()、括號中的參數和冒號:,然后,在縮進塊中編寫函數體,函數的返回值用 return 語句返回。
查看全部 -
set提供isdisjoint()方法,可以快速判斷兩個集合是否有重合,如果有重合,返回False,否則返回True。
查看全部 -
s1 = set([1, 2, 3, 4, 5])
s2 = set([1, 2, 3, 4, 5, 6, 7, 8, 9])
# 判斷s1是否為s2的子集
s1.issubset(s2) # ==> True
# 判斷s2是否為s1的超集
s2.issuperset(s1) # ==> True查看全部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