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ore = 59 if score < 60: print('抱歉,考試不及格') # ==> 抱歉,考試不及格 這里,因為score = 59 < 60,所以if的判斷是True,因此就會執行print('抱歉,考試不及格')。 這里有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 可以看到print('抱歉,考試不及格')這行代碼明顯比上一行代碼縮進了,這是因為這行代碼是if判斷的一個子分支,因此需要縮進,在Python規范中,一般使用4個空格作為縮進 在if語句的最后,有一個冒號:,這是條件分支判斷的格式,在最后加入冒號:,表示接下來是分支代碼塊查看全部
-
?print('result?is?{}'.format(result))
自定義函數內部可以只寫return返回空值(None),也可以返回多個值,多個值之間使用逗號分隔(注意順序)。
?return?C,?S ? C,?S?=?data_of_square(16) print('周長?=?{}'.format(C))?#?==>?周長?=?64 print('面積?=?{}'.format(S))?#?==>?面積?=?256
可以使用一個result儲存函數返回的多值結果。
result?=?data_of_square(16) print(result)?#?==>?(64,?256)
這時的result其實是tuple類型,需要調用時使用對應位置的下標就可以獲得對應的結果。
result?=?data_of_square(16) C?=?result[0] S?=?result[1] print('周長?=?{}'.format(C))?#?==>?周長?=?64 print('面積?=?{}'.format(S))?#?==>?面積?=?256
查看全部 -
1、自定義函數:包含了函數名、括號()、括號中的參數和冒號:,在縮進塊中編寫函數體,函數的返回值用return語句返回。
2、函數體內部的語句在執行時,一旦執行到return時,函數就執行完畢,并將結果返回。函數內部可通過條件判斷和循環實現非常復雜的邏輯。
查看全部 -
1、discard函數進行元素的刪除。
2、add函數添加元素。
3、update函數批量添加元素。
4、求list的長度用len函數。
5、求絕對值abs函數。
6、cmp函數比較兩個數的大小,可接收兩個參數。
返回值為1表示大于,返回值為0 表示等于,返回值為-1表示小于。
傳遞的參數數量及類型一定要和函數要求的一致。
7、基礎數據類型的轉換函數中,int函數可以將其他類型數據轉換為整數,str函數可以將其他類型函數的數據轉換為字符串。
查看全部 -
python中,布爾類型可以與其它數據類型(字符、數字等)做and? or? not的運算
例:
a = True
a and 0 or 99 的結果為99
因為:python把0、空字符串和None看成False,其他數值和非空字符串都看成True,所以True and 0的結果是False
繼續計算0 or 99,計算結果是99
not的計算優先級,高于and和or
查看全部 -
①取模運算:用%表示取模
3%2
②地板除:得到的結果會忽略純雄安舒部分,得到整數部分,用//進行
10//4
③小數點位數
round(num,2)? ?: num為需要保留雄安書店位數的數值,2為保留的位數(這里是2位)
查看全部 -
python中:
①可以直接用True、False表示布爾值,也可以通過布爾運算計算;?
布爾值可以用and、or和not運算
②空值:用None表示
查看全部 -
一、remove()方法刪除元素需提前確認存在才能使用
二、discard()方法刪除元素當元素不存在時,使用discard()并不會引發錯誤
三、clear()方法快速清除set中的所有元素。
四、
#?判斷s1是否為s2的子集 s1.issubset(s2)?#?==>?True #?判斷s2是否為s1的超集 s2.issuperset(s1)?#?==>?True
五、set提供
isdisjoint()
方法,可以快速判斷兩個集合是否有重合,如果有重合,返回False,否則返回True。s1.isdisjoint(s2)?#?==>?False,因為有重復元素1、2、3、4、5
查看全部 -
set提供了remove()方法允許我們刪除set中的元素
如果remove的元素不在set里面的話,那么將會引發錯誤
因此需要提前判斷后執行
for?item?in?L: ????if?item?in?S: ????????S.remove(item) ????else: ????????S.add(item)
查看全部 -
通過set( )傳入list的方法創建了set,
單個添加add( )方法,
多個添加update( )方法。
names?=?['Alice',?'Bob',?'Candy',?'David',?'Ellena'] new_names?=?['Hally',?'Isen',?'Jenny',?'Karl'] name_set?=?set(names) name_set.update(new_names)?#?==>?set(['Jenny',?'Ellena',?'Alice',?'Candy',?'David',?'Hally',?'Bob',?'Isen',?'Karl']) print(name_set)
查看全部 -
一、set里面的元素是沒有順序的,因此不能像list那樣通過索引來訪問。
二、訪問set中的某個元素實際上就是判斷一個元素是否在set中,使用in來判斷某個元素是否在set中。
names?=?['Alice',?'Bob',?'Candy',?'David',?'Ellena'] name_set?=?set(names)
'Bobby'?in?name_set?#?==>False
三、因為set元素是區分大小寫的,必須大小寫完全匹配,才能判斷該元素在set里面。
四、可使用.capitalize( )方法來將首字母變成大寫,其余字母變成小寫來統一規范。
查看全部 -
一、dict的key是不重復的,當往dict里添加一個相同key的value時,新的value將會覆蓋舊的value.
二、set等同于只要dict的key,不必關心對應的value,目的保證這個集合的元素不會重復,相同的元素只保留一個,重復的元素都被去掉了。
三、list里面可以包含相同的元素。set與list的另一個區別是set里面的元素是沒有順序的。
創建set的方式是使用set( ),并傳入一個list[ ],list的元素將會被轉換成set的元素。
查看全部 -
面向對象 解釋型語言
查看全部 -
創建set的方式就是list前面加set()
查看全部 -
set的添加語法是add,刪除是remove
查看全部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