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mes?=?['Alice',?'Bob',?'David',?'Ellena'] ('Candy') print(names)?#?==>?['Alice',?'Bob',?'David',?'Ellena',?'Candy']
注意,
append()
方法總是將元素添加到list的尾部。需要使用list的
insert()
方法,insert()方法和append()方法不一樣,insert()方法需要兩個參數,分別是需要插入的位置,以及需要插入的元素。查看全部 -
python中判斷語句例如某某數等于0的時候也一定是==
例如if num % 2==0:
查看全部 -
for...in...和while后都要寫:
查看全部 -
在python中也必須要給初始量賦值
查看全部 -
score?=?59 if?score?<?60: ????print('抱歉,考試不及格') #?==>?抱歉,考試不及格
這里,因為
score = 59 < 60
,所以if的判斷是True
,因此就會執行print('抱歉,考試不及格')
。
這里有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可以看到
print('抱歉,考試不及格')
這行代碼明顯比上一行代碼縮進了,這是因為這行代碼是if判斷的一個子分支,因此需要縮進,在Python規范中,一般使用4個空格作為縮進在if語句的最后,有一個冒號
:
,這是條件分支判斷的格式,在最后加入冒號:
,表示接下來是分支代碼塊
查看全部 -
ab?=?s[0:2]?#?取字符串s中的第一個字符到第三個字符, 不包括第三個字符 print(ab)?#?==>?AB
查看全部 -
first='Life is short,{}'
second='you need Python'
last=first.format(second)
print(last)
first2='Life is short,{Y}'
second2='you need Python'
last2=first2.format(Y=second2)
print(last2)
兩種format的方式
查看全部 -
# Enter a code
first='Life is short,{}'
second='you need Python'
last=first.format(second)
print(last)
注意小數點以及format后的括號?。?!
查看全部 -
字符串format由兩個部分組成,字符串模板和模板數據內容組成,通過大括號
{}
,就可以把模板數據內容嵌到字符串模板對應的位置。#?字符串模板 template?=?'Hello?{}' #?模板數據內容 world?=?'World' result?=?template.format(world) print(result)?#?==>?Hello?World
如果模板中
{}
比較多,則容易錯亂,那么在format的時候也可以指定模板數據內容的順序。#?指定順序 template?=?'Hello?{0},?Hello?{1},?Hello?{2},?Hello?{3}.' result?=?template.format('World',?'China',?'Beijing',?'imooc') print(result)?#?==>?Hello?World,?Hello?China,?Hello?Beijing,?Hello?imooc. #?調整順序 template?=?'Hello?{3},?Hello?{2},?Hello?{1},?Hello?{0}.' result?=?template.format('World',?'China',?'Beijing',?'imooc') print(result)?#?==>?Hello?imooc,?Hello?Beijing,?Hello?China,?Hello?World.
除了使用順序,還可以指定對應的名字,使得在format過程更加清晰。
#?指定{}的名字w,c,b,i template?=?'Hello?{w},?Hello?{c},?Hello?,?Hello?{i}.' world?=?'World' china?=?'China' beijing?=?'Beijing' imooc?=?'imooc' #?指定名字對應的模板數據內容 result?=?template.format(w?=?world,?c?=?china,?b?=?beijing,?i?=?imooc) print(result)?#?==>?Hello?World,?Hello?China,?Hello?Beijing,?Hello?imooc.
查看全部 -
注意空格?。?!
查看全部 -
1.字符串的連接可以使用+
2.python的變量名由大小寫英文字母、數字和下劃線組成
3.python中,一個變量可以先后存儲多種不同類型的數據
查看全部 -
key不可變:因此tuple可做key,list不可做key查看全部
-
比如:在上一節課的例子中,我希望當分數小于60分時輸出,
抱歉,考試不及格
,否則,輸出恭喜你,考試及格
,這個時候可以使用if-else語句。score?=?59 if?score?<?60: ????print('抱歉,考試不及格') else: ????print('恭喜你,考試及格')
這個時候,程序就會根據score的值,走不同的子邏輯分支,同學可以改變score的值試一試。
在這里,同樣需要注意兩個地方,第一個是冒號:
,在else中,同樣需要冒號;其次是縮進,在else的子邏輯分支,同樣需要縮進。查看全部 -
舉個例子,在100分試卷的考試中,小于60分我們認為是不及格的,因此,我們可以使用程序自動判斷考試是否及格。
score?=?59 if?score?<?60: ????print('抱歉,考試不及格') #?==>?抱歉,考試不及格
這里,因為
score = 59 < 60
,所以if的判斷是True
,因此就會執行print('抱歉,考試不及格')
。
這里有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可以看到
print('抱歉,考試不及格')
這行代碼明顯比上一行代碼縮進了,這是因為這行代碼是if判斷的一個子分支,因此需要縮進,在Python規范中,一般使用4個空格作為縮進在if語句的最后,有一個冒號
:
,這是條件分支判斷的格式,在最后加入冒號:
,表示接下來是分支代碼塊
查看全部 -
與運算
只有兩個布爾值都為 True 時,計算結果才為 True。
True?and?True?#?==>?True True?and?False?#?==>?False False?and?True?#?==>?False False?and?False?#?==>?False
或運算
只要有一個布爾值為 True,計算結果就是 True。
True?or?True?#?==>?True True?or?False?#?==>?True False?or?True?#?==>?True False?or?False?#?==>?False
非運算
把True變為False,或者把False變為True:
not?True?#?==>?False not?False?#?==>?True
這些運算有什么用呢?計算機程序是由無數的邏輯分支組成的,通過布爾運算,可以在計算機中實現條件判斷,根據計算結果為True或者False,計算機可以自動執行不同的后續代碼,因此學習布爾運算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Python中,布爾類型還可以與其他數據類型(字符串,數字等)做 and、or和not運算,請看下面的代碼:
a?=?True print(a?and?0?or?99)?#?==>?99
得到的計算結果不是布爾類型,而是數字99,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Python把0、空字符串和None看成False,其他數值和非空字符串都看成True,所以:
True and 0
計算結果是0?
繼續計算0 or 99
計算結果是 99?
因此,結果是99。
需要注意的是,not計算的優先級是高于and和or的。True?and?not?False?#?==>?True
在上述布爾計算中,先計算
not False = True
,然后再計算True and True
,因此得到True的結果。短路計算
在計算
a and b
時,如果 a 是 False,則根據與運算法則,整個結果必定為 False,因此返回 a;如果 a 是 True,則整個計算結果必定取決與 b,因此返回 b。在計算
a or b
時,如果 a 是 True,則根據或運算法則,整個計算結果必定為 True,因此返回 a;如果 a 是 False,則整個計算結果必定取決于 b,因此返回 b。
所以Python解釋器在做布爾運算時,只要能提前確定計算結果,它就不會往后算了,直接返回結果。
查看全部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