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hello'
b='world'
print(a+' '+b)
查看全部 -
float
str
int
13
查看全部 -
print('yanbowei')
查看全部 -
一、不會報錯的刪除方法discard()
使用discard()方法刪除元素,并且,和remove()不同的是,當元素不存在時,使用discard()并不會引發錯誤,所以使用discard()是更加高效的一個方法:
name_set = set(['J', 'E', 'A', 'C', 'D', 'H', 'B', 'I', 'K'])
print(name_set)
name_set.discard('J')
print(name_set) # ==> set(['E', 'A', 'C', 'D', 'H', 'B', 'I', 'K'])name_set.discard('J')
print(name_set) # ==> set(['E', 'A', 'C', 'D', 'H', 'B', 'I', 'K'])二、清除所有元素的方法clear()
set也提供了 clear() 方法,可以快速清除set中的所有元素:
name_set = set(['J', 'E', 'A', 'C', 'D', 'H', 'B', 'I', 'K'])
name_set.clear()
print(name_set) # ==> set([])三、集合的子集和超集
s1 = set([1, 2, 3, 4, 5])
s2 = set([1, 2, 3, 4, 5, 6, 7, 8, 9])
# 判斷s1是否為s2的子集:s1.issubset(s2) # ==> True
# 判斷s2是否為s1的超集:s2.issuperset(s1) # ==> True四、判斷集合是否重合
set提供 isdisjoint() 方法,可以快速判斷兩個集合是否有重合,如果有重合,返回False,否則返回True。
s1 = set([1, 2, 3, 4, 5])
s2 = set([1, 2, 3, 4, 5, 6, 7, 8, 9])
s1.isdisjoint(s2) # ==> False,因為有重復元素1、2、3、4、5查看全部 -
整數,浮點數、布爾值、空值0查看全部
-
list可以放入數字、字符串等數據類型,list不對放入其中的類型進行判斷,也就是說,list可以同時放入任意類型的數據,這是Python這門語言決定的,因為Python是動態語言。
L?=?['Alice',?66,?'Bob',?True,?'False',?100]
對于list,我們可以直接把list的內容打印出來。
L?=?['Alice',?66,?'Bob',?True,?'False',?100] print(L)
查看全部 -
序列 從 0開始
指定對應名字必須用w=world 這種格式查看全部 -
remove()方法刪除set元素:
set提供了 remove() 方法允許我們刪除set中的元素:
name_set = set(['J', 'E', 'A', 'C', 'D', 'H', 'B', 'I', 'Kl'])
name_set.remove('J')
print(name_set) # ==> set(['E', 'A', 'C', 'D', 'H', 'B', 'I', 'K'])注:如果remove的元素不在set里面的話,那么將會引發錯誤。
因此,使用remove()方法,需要提前判斷要remove()的元素是否在set里面,確保存在后,再進行remove。
查看全部 -
一、add()添加一個元素:
set提供了 add() 方法,我們可以使用add()方法,往set里面添加元素。
names = ['A', 'B', 'C', 'D', ]
name_set = set(names)
name_set.add('E')
print(name_set) # ==> set([ 'A', 'C', 'D', 'E', 'B'])注:對于set,如果添加一個已經存在的元素,不會報錯,也不會改變什么。
二、update()添加多個元素:
set提供了update()方法,可以一次性給set添加多個元素。
names = ['A', 'B', 'C', 'D', 'E']
new_names = ['H', 'I', 'J', 'K']
name_set = set(names)
name_set.update(new_names) # ==> set(['J', 'E', 'A', 'C', 'D', 'H', 'B', 'I', 'K'])
print(name_set)查看全部 -
訪問set中的某個元素實際上就是判斷一個元素是否在set中,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使用" in "來判斷某個元素是否在set中:
比如,存儲了班里同學名字的set:
names = ['Alice', 'Bob', 'Candy', 'David', 'Ellena']
name_set = set(names)請問'Alice'是班里面的同學嗎:
'Alice' in name_set # ==> True
請問'Bobby'是班里面的同學嗎:
'Bobby' in name_set # ==>False
請問'bob'是班里面的同學嗎:
'bob' in name_set # ==> False
set元素是區分大小寫的,必須大小寫完全匹配,才能判斷該元素在set里面。
查看全部 -
set里面的元素是不允許重復的,且set里面的元素是沒有順序的。
創建set的方式是使用set() ,并傳入一個list,list的元素將會被轉換成set的元素:s = set( [1, 4, 3, 2, 5] )????? print(s) # ==> set( [1, 2, 3, 4, 5] )
打印的順序和原始 list 的順序有可能是不同的,因為set內部存儲的元素是無序的。
另外,set不能包含重復的元素:
s = set([1, 4, 3, 2, 5, 4, 2, 3, 1])
print(s) # ==> set([1, 2, 3, 4, 5])查看全部 -
s1?=?'ABC' s2?=?'123' for?x?in?s1: ????for?y?in?s2: ????????print(x?+?y)
在上述代碼中,對于外層循環,外層每循環1次,內層就會循環3次,因此,我們將會得到如下結果:
A1 A2 A3 B1 B2 B3 C1 C2 C3
查看全部 -
L = [x * x for x in range(1, 100)]
print sum(L)
查看全部 -
整數:整數、二進制(只能用0,1)前綴0b、十六進制(0~9,abcdef)前綴ox
浮點數:例如1.2x10^9=1.2e9、0.000012=1.2e-5
字符串:例如’Hello World‘
布爾值:對與錯,只有True、False(注意大小寫)可以用and、or、not運算
空值:? ?用None表示、None不能理解0、None是一個特殊的控制
查看全部 -
# Enter a code# coding: utf-8
age=18
if age<18:
? ? a="年齡為{}歲,未成年"
? ? r=a.format(age)
? ? print(r)
else:
? ? a="年齡為{}歲,成年"
? ? r=a.format(age)
? ? print(r)
查看全部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