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多 范羅蘇姆發明Python
查看全部 -
C/C+.Java.python比較
查看全部 -
tuple和list不一樣的是,tuple是固定不變的,一旦變成tuple,tuple中的每一個元素都不可被改變,同時也不能再往tuple中添加數據,而list是可以的。
查看全部 -
可以學習《編程必備基礎知識》了解更多轉換的細節查看全部
-
除了返回None、一個值以外,函數也可以返回多個值,在函數中,如果需要返回多個值,多個值之間使用逗號分隔即可,但是需要注意順序。
def?data_of_square(side): ????C?=?4?*?side ????S?=?side?*?side ????return?C,?S C,?S?=?data_of_square(16) print('周長?=?{}'.format(C))?#?==>?周長?=?64 print('面積?=?{}'.format(S))?#?==>?面積?=?256
也可以使用一個值存儲函數返回的多值結果。
result?=?data_of_square(16) print(result)?#?==>?(64,?256)
查看全部 -
return表示返回的意思,函數體內部的語句在執行時,一旦執行到return時,函數就執行完畢,并將結果返回。
查看全部 -
重新
查看全部 -
index()方法 index()方法可以返回指定元素的下標,當一個元素多次重復出現時,則返回第一次出現的下標位置。 T?=?(1,?1,?2,?2,?3,?3,?1,?3,?5,?7,?9) T.index(9)?#?==>?10 T.index(5)?#?==>?8 T.index(1)?#?==>?0?#?多次出現,返回第一次出現的位置
查看全部 -
count()方法
? ? ? ? count()方法用來統計tuple中某個元素出現的次數。
????T?=?(1,?1,?2,?2,?3,?3,?1,?3,?5,?7,?9) ????print(T.count(1))?#?==>?3 ????print(T.count(5))?#?==>?1
查看全部 -
1、當條件為True時,即繼續運行下去。
2、while True:
? ? print(1)由于while的條件一直為True,所以這個代碼將會無限的輸出1,同學們不要輕易嘗試。
查看全部 -
count()方法用來統計tuple中某個元素出現的次數。
T = (1, 1, 2, 2, 3, 3, 1, 3, 5, 7, 9)
print(T.count(1)) # ==> 3
print(T.count(5)) # ==> 1
index()方法可以返回指定元素的下標,當一個元素多次重復出現時,則返回第一次出現的下標位置。
T = (1, 1, 2, 2, 3, 3, 1, 3, 5, 7, 9)
T.index(9) # ==> 10
T.index(5) # ==> 8
T.index(1) # ==> 0 # 多次出現,返回第一次出現的位置
查看全部 -
我們把封裝重復邏輯代碼的過程就做抽象,抽象是數學中非常常見的概念。
借助抽象,我們才能不關心底層的具體計算過程,而直接在更高的層次上思考問題。
寫計算機程序也是一樣,函數就是最基本的一種代碼抽象的方式。查看全部 -
因此,我們可以使用函數,把重復的邏輯代碼封裝起來。
查看全部 -
如果要移除一個term
就用pop()
L = ['Alice', 'Bob', 'Candy', 'David', 'Ellena']
name = L.pop(2)
print(name) # ==> Candy
print(L) # ==> ['Alice', 'Bob', 'David', 'Ellena']
查看全部 -
如果要加term進去list里面的話
就用append()
只能加在最后面那邊
L = [a,b,c]
L.append(d)
print (L) ==> a,b,c,d
就用insert()
insert 可以指定要放在第幾個位置
L= [a,b,c]
L.insert(2,d)
print (L) ==> a,b,d,c
查看全部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