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復制
查看全部 -
搜索
復制
查看全部 -
搜索
復制
查看全部 -
L=[75,92,59,68,99]? #計算數值
sum=0.0? #設sum,代表著數值的總和
for AB in L? #for循環公式,將字符串L中的每個數值依次賦予AB,直到最后一個數值
? ? sum=sum+AB? #等同于sum=sum+AB的總和
print(sum/5) #==>78.6#輸出,用sum+AB除以公式內的數值數量得到的均數
以上內容中,AB為定義名,定義名可進行自由定義
字符串公式:定量名=‘字符串’
? ? ? ? ? ? ? ? ? ? for 定義名 in 定量名:
? ? ? ? ? ? ? ? ? ? ? ? print(定量名)#==>輸出
列表公式:定量名=[列表]
? ? ? ? ? ? ? ? ?sum=0.0? ?*數字列表需添加一個列表總和名稱sum
? ? ? ? ? ? ? ? ?for 定義名 in 定量名:
? ? ? ? ? ? ? ? ? ? ?sum=sum+定義名
? ? ? ? ? ? ? ? ? print(sum/列表數值數,如上公式中列表數為5,則得出公式為sum/5)?
查看全部 -
使用if-else語句進行判斷,當判斷條件繼續增加時,其子邏輯分支代碼縮進會越來越多,代碼邏輯看起來不夠清晰。
此時可用if-elif-else語句來簡化邏輯,其中elif就是else if的意思,該語句所構成的代碼邏輯呈現效果非常清晰。
注:該系列條件規則為從上到下依次判斷,若某個判斷為TRUE,對應的代碼塊已執行,后面的判斷條件則會直接忽略(哪怕后面的條件有更好的判斷也將不再執行)。
例:判斷成績
score=55 if?score>=60: ????print('抱歉,考試不及格') elif?score>=90: ????print('恭喜你,拿到卓越的成績') elfi?score>=80: ????print('恭喜你,拿到優秀的成績') else: ????print('恭喜你,成績合格')
if-elif-else語句中,以if開頭,中間繼續增加條件時使用elif,結尾判斷使用else。
查看全部 -
執行if語句的子邏輯分支時,當前置條件在判斷標準范圍內時,則判斷結果為TRUE;但若是子邏輯分支判斷結果不在判斷標準范圍內時,這個時候可以用if-else語句;
例:人類年齡達到18歲,則是成年人,如果已成年,則輸出‘adult’,反之未成年,輸出‘teenager’
age=19?前置條件:年齡=19 if?age>=18:?判斷:age大于等于18 print(adult’)#==>age?在判斷標準范圍內,輸出結果為:adult
else:????
若不在判斷標準內時使用if-else語句,語句后需加上冒號,\n ??????
if-else語句與if語句一樣需要進行子邏輯縮進????? ????
print(‘teenager’)#==> age在判斷標準外,輸出結果為:青年人查看全部 -
在使用計算機進行判斷時,需在判斷前加上前置條件,計算結果符合判斷標準時,則判斷為(TRUE)通過,不符合標準時則判斷為(FALSE)不通過。
例如,在滿分為100分的卷子里60分為及格線,小于60分視為不及格:
分數=58 if?分數<60: ????print('不及格')#==>不及格
因前置條件為分數為58,判斷分數小于60時則顯示為不及格,因此計算機就會執行print('不及格'),運算結果就會顯示為“不及格”。
判斷標準使用if語句,在if語句后添加冒號(:),這是條件判斷分支的格式,表示接下來代碼塊為分支代碼塊。
在使用print來計算結果時,該代碼串需比上一行代碼串縮進四個空格
查看全部 -
在程序中,計數從0開始,使用數字0來表示第一個;字符串中每個字符都有一個唯一的位置。
獲取字符串中特定位置的字符時,可使用中括號[ ]來訪問,在中括號內輸入指定字符所處位置即可獲取。
公式:取字符串內字符A
s(定量名)='ABC'(字符串) a=s[0]#取字符串中處于第一個位置的字符 print(a)#==>A結果顯示為字符串中第一個字符:大寫A
當我們在程序編寫過程想要字符串中的一部分(俗稱子串),可通過切片的方式獲取,切片需要在中括號[ ]內輸入兩個數字,中間使用冒號隔開,表示為子串截取位置的起始位置到結束位置,但不取最后位置
s='ABCDEFG' a=s[2:6]#?表示取字符串中第三個到第七個字符但不取第七個字符 print(a)#==>CDEF
查看全部 -
計算機只能處理數字信息,若要處理文本,需將文本轉化成數字后方可處理。
最初的計算機中,8比特(bit)作為一個字節(byte),一個字節能表示的最大整數是255(二進制11111111=十進制255)。
該編碼方式成為ASCII編碼,大寫字母A編碼為65,小寫字母z為122.
表示中文需要兩個字節,且不能與ASCII沖突,因此中國制定GB2312編碼將中文編制入內。
為了統一所有編碼,Unicode應運而生,將所有語言統一入該套編碼,從而減少亂碼發生率。
Unicode通常用兩個字節表示一個字符,原有的英文編碼從單字節變成雙字節,只需要把高字節全部填為0就可以。
Python3版本中默認使用UTF-8 Unicode進行編碼。
中文字符與英文字符無差異。
查看全部 -
常用函數列表:
https://docs.python.org/3/library/functions.html
查看全部 -
自定義函數
def? 函數名(參數):
????函數體
????????return 參數
查看全部 -
常規輸入:
template='Life?is?short,{}' a='you?need?python' result=template.format(a) print(result)#==>Life?is?short,you?need?python
print('第二種方式,指定順序')
template?=?'life?{0}?short,{1}?nide?{2}.' result?=?template.format('is',?'you',?'python') print(result)#==>Life?is?short,you?need?python
print('第三種方式,調整順序')
template?=?'life?{2}?short,{0}?nide?{1}.' result?=?template.format('you',?'python',?'is') print(result)#==>Life?is?short,you?need?python
print('第四種方法,指定名字')
template?=?'life?{i}?short,{y}?nide?{p}.' i?=?'is' y?=?'you' p?=?'python' result?=?template.format(i=i,?y=y,?p=p) print(result)#==>Life?is?short,you?need?python
print('第五種方法,最簡')
template?=?'life?{i}?short,{y}?nide?{p}.' result?=?template.format(i='is',?y='you',?p='python') print(result)#==>Life?is?short,you?need?python
查看全部 -
while True
True T 要大寫
查看全部 -
(1)通過調整大括號{ }內的順序來得出不一樣的輸出結果;
如:
template?=?'?Hello?{2},?Hello?{1},?Hello?{0}.'
模板數據內容:
result=template.format('World','China','Beijing)
由上可見,模板大括號內順序由起初的0 1 2調整成了2 1 0,因此相對應的模板內容也做出了相對應的更改,此時,0對應字符串仍為'World',0的輸出結果依舊為'Hello World';1對應‘China’,輸出結果為'Hello China';2對應'Beijing',輸出結果為'Hello Beijing',但輸出結果順序發生了改變:
輸出結果:print(result)#==>Hello?Beijing,Hello?China,Hello?World
?
(2)通過指定變量名來輸出結果,在模板大括號{ }內輸入指定變量名,公式為:template='字符串模板{變量名}'
變量名=‘輸出內容’
result=template.format(變量名=變量名)
print(result).
當有多個輸出內容時可套入該公式查看全部 -
字符串輸出內容不固定時,需通過format來處理字符串,從而輸入不固定的內容。
字符串format由模板和模板數據兩個內容組成,通過大括號{ }將數據內容嵌入字符串模板對應的位置。
(1)以Hello World為例,此時單個字符串模板
template='Hello{?}'
此時模板數據內容應為:
world='World' result=template.format(World) print(result)#==>Hello?World(輸出結果)
(2)當模板中大括號{ }較多時輸出內容容易錯亂,因此在format字符串中可指定數據內容的順序;以'Hello{ }’為例,輸出多個以'Hello{ }'為模板的不同內容,且輸出順序正確
多個字符串模板
template='Hello{0},Hello{1},Hello{2}'
此時模板數據內容應為:
result=template.format('World','China','Beijing'
由模板內順序可見,大括號內0對應字符串為'World',因此0的輸出結果為'Hello World';1對應‘China’,輸出結果為'Hello China';2對應'Beijing',輸出結果為'Hello Beijing'
輸出內容為:
print(result)#==>Hello?World,Hello?China,Hello?Beijing
查看全部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