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Python把0、空字符串和None看成False,其他數值和非空字符串都看成True。
查看全部 -
1.運用format來填充或替換多個字符串 格式如下:
template = ‘你想替換的地方’#字符串模板
A = B #你想替換的內容,或者說模板數據內容
result = template.format(A)
print(result)? ?#打印結果
2. 如果模板中{}比較多可以指定模板數據內容,或者說你想替換的內容的順序,在大括號中用數字表示,順序就是從零開始排到最大數字,倒序就相反,其他順序也可,但記得數字里面一定要有0
3.除了用數字標記,還可以用其他的字符串,記得使用這些字符串的時候要提前定義。
查看全部 -
list刪除元素方法:
pop ()方法默認刪除列表的最后一個元素,并返回
pop ()可以接收一個參數,指定需要刪除的元素的位置
一組元素同時刪除多個時,需要注意迭代刪除的元素位置,詳見任務
查看全部 -
讀取dict元素
通過key來查詢value
例:
d = {
? ?'Alice': 45,
? ?'Bob': 60
}
d[key]get():dict本身提供get方法,把key當作參數傳遞給get方法,就可以獲取對應的value,當key不存在時,也不會報錯,而是返回None。
例:
print(d.get('Alice')) # ==> 45
print(d.get('Dodo')) # ==> None
查看全部 -
dict
作用:存儲映射關系
定義:使用花括號{}表示這是一個dict,然后key和value之間使用冒號:分割,并且每一組key:value的最后,以逗號,表示這一組的結束
例:d = {
? ?'Alice': 45,
? ?'Bob': 60,
? ?'Candy': 75,
? ?'David': 86,
? ?'Ellena': 49
}定義一個dict
d = dict()
print(d) # ==> {}
查看全部 -
要定義只有一個元素的tuple,需要在元素后面添加一個逗號,
例:T = (1, )
print(T) # ==> (1, )查看全部 -
tuple經常用于存放固定不變的數據
count():用來統計tuple中某個元素出現的次數
index():返回指定元素的下標,當一個元素多次重復出現時,則返回第一次出現的下標位置
查看全部 -
元組(tuple)
有序容器
支持索引訪問、切片等操作
定義:使用小括號()將元組內的元素括起來
tuple和list的異同點:
相同點:元組數據類型可以把列表轉換成元組,列表數據類型,也可以把元組轉換成列表
不同點:tuple是固定不變的,一旦變成tuple,tuple中的每一個元素都不可被改變,同時也不能再往tuple中添加數據,而list是可以的
查看全部 -
對于二維list,列表里面的每一個元素仍然是一個列表。
查看全部 -
學習吧抓緊時間了123456查看全部
-
list刪除元素
pop()
默認刪除列表的最后一個元素
pop()還可以接收一個參數,指定需要刪除的元素的位置
查看全部 -
list表中添加元素
方法:1.append(),總是將元素添加到list的尾部
????????? 2. insert(),需要兩個參數,分別是需要插入的位置,以及需要插入的元素
查看全部 -
format
搜索
復制
查看全部 -
使用終端運行Python程序
打開命令行窗口(通過快捷鍵Win+R打開運行窗口,輸入cmd即可進入命令行窗口)
輸入python進入python運行環境(正確的python運行環境會有>>>的提示)
輸入你的第一行Python代碼print('Hello World'),回車即可運行,第一次運行,有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
注意在Hello World前后都有單引號'
print和>>>不可以有空格
注意(、)、'、')均為英文字符查看全部 -
a=3.14
b=1.57
c=round(a*b, 2)
print(c)查看全部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