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回答

TA貢獻1858條經驗 獲得超8個贊
該log
包不負責刷新底層io.Writer
.?包可能會log
執行一個類型斷言,看看當前是否io.Writer
有Flush()
方法,如果有則調用它,但不能保證如果多個io.Writer
s被“鏈接”,數據最終會被刷新到最底層。
log
在我看來,包不刷新的主要原因是性能。我們使用緩沖寫入器,因此我們不必在每次向其寫入單個字節(或字節片)時都到達底層,但我們可以緩存最近寫入的數據,并且當我們達到特定大小時(或特定大小)時間),我們可以一次高效地編寫“批處理”。
如果log
程序包在每個日志語句之后刷新,這將使緩沖 IO 變得無用。在小型應用程序的情況下這可能無關緊要,但如果您有一個高流量的 Web 服務器,在每個日志語句(每個請求處理中可能有很多)之后發出刷新將導致嚴重的性能缺陷。
那么是的,如果應用程序終止,就會出現問題,最后的日志語句可能無法到達底層。正確的解決方案是正常關閉:實施信號處理,當您的應用程序即將終止時,正確刷新并關閉io.Writer
您使用的記錄器的底層。
如果——只是為了簡單——你仍然需要一個在每個日志語句之后刷新的記錄器,你可以輕松實現。這是因為該類型保證通過一次調用log.Logger
將每條日志消息傳送到目的地:io.Writer
Writer.Write()
每個日志記錄操作都會調用 Writer 的 Write 方法。多個 goroutine 可以同時使用一個 Logger;它保證序列化對 Writer 的訪問。
所以基本上你需要做的就是創建一個“包裝器”,io.Writer
其方法在“轉發”對其底層編寫器的調用Write()
后進行刷新。Write()
這就是它的樣子:
type myWriter struct {
? ? io.Writer
}
func (m *myWriter) Write(p []byte) (n int, err error) {
? ? n, err = m.Writer.Write(p)
? ? if flusher, ok := m.Writer.(interface{ Flush() }); ok {
? ? ? ? flusher.Flush()
? ? } else if syncer := m.Writer.(interface{ Sync() error }); ok {
? ? ? ? // Preserve original error
? ? ? ? if err2 := syncer.Sync(); err2 != nil && err == nil {
? ? ? ? ? ? err = err2
? ? ? ? }
? ? }
? ? return
}
此實現檢查 methodFlush()
和os.File
的Sync()
方法,并在它們“存在”時調用。
這就是如何使用它,以便日志記錄語句始終刷新:
f, err := os.Create("log.txt")
if err != nil {
? ? panic(err)
}
defer f.Close()
log.SetOutput(&myWriter{Writer: f})
log.Println("hi")

TA貢獻1807條經驗 獲得超9個贊
記錄器不應該知道如何刷新數據。您必須刷新您在創建記錄器時指定的輸出編寫器(如果它具有這種功能)。
package main
import (
? ? "bufio"
? ? "flag"
? ? "log"
? ? "os"
? ? "strings"
)
func main() {
? ? var flush bool
? ? flag.BoolVar(&flush, "flush", false, "if set, will flush the buffered io before exiting")
? ? flag.Parse()
? ? br := bufio.NewWriter(os.Stdout)
? ? logger := log.New(br, "", log.Ldate)
? ? logger.Printf("%s\n", strings.Repeat("This is a test\n", 5))
? ? if flush {
? ? ? ? br.Flush()
? ? }
? ? logger.Fatalf("exiting now!")
}
- 2 回答
- 0 關注
- 195 瀏覽
添加回答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