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回答

有只小跳蛙
TA貢獻1824條經驗 獲得超8個贊
1. 父組件 -> 前幾層子組件: props
2. 父組件 -> 非常深入的子組件(比如從最頂層到第5層以后): context
這種情況幾乎很少見,除非寫框架或者工具,最好是只用props,清晰明了
3. 子組件 -> 父組件:callback
4. 子組件時間: 嚴格意義上不存在這種情況,如果出現這樣的需求,說明你的寫法是錯誤的,
數據的流向始終都應該是從頂至下。例如root -> (A,B,C) 所以A組件改變,需要讓B改變時,A調用root以props傳來的callback從而導致root的state發生變化,這樣B就能得到更新

眼眸繁星
TA貢獻1873條經驗 獲得超9個贊
路由(routing)是指分組從源到目的地時,決定端到端路徑的網絡范圍的進程[1] 。路由工作在OSI參考模型第三層——網絡層的數據包轉發設備。路由器通過轉發數據包來實現網絡互連。雖然路由器可以支持多種協議(如TCP/IP、IPX/SPX、AppleTalk等協議),但是在我國絕大多數路由器運行TCP/IP協議。路由器通常連接兩個或多個由IP子網或點到點協議標識的邏輯端口,至少擁有1個物理端口。路由器根據收到數據包中的網絡層地址以及路由器內部維護的路由表決定輸出端口以及下一跳地址,并且重寫鏈路層數據包頭實現轉發數據包。路由器通過動態維護路由表來反映當前的網絡拓撲,并通過網絡上其他路由器交換路由和鏈路信息來維護路由表。
- 2 回答
- 0 關注
- 461 瀏覽
添加回答
舉報
0/15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