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RTC是一個協議,它定義了點對點之間媒體數據的傳輸方法。明白了 它也可以在RTP / UDP上運行。這也理解。在獲得有關Signaling Server的討論時,提到需要進行兼容性檢查/通道啟動..等工作。我的問題是:如上所述,1)這是否意味著信令服務器是強制性的?2)WebRTC是否具有無需簽署服務器即可直接與其他對等方對話的智能?3)每篇與webRTC相關的文章都以“它在瀏覽器之間進行通信之間的狀態?”開頭,這表示在a)帶攝像頭的嵌入式設備[無瀏覽器],b)其他地方的瀏覽器之間不能使用webRTC。4)另外,與傳統的向瀏覽器流式傳輸的方式相比,如果使用webRTC會有什么好處?[老實說,我不知道傳統的方式]。我知道這是一個理論問題。雖然,我看到這種問題可能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在互聯網上四處流傳。希望這個問題能給出一些體系結構級別的答案。謝謝。
3 回答

元芳怎么了
TA貢獻1798條經驗 獲得超7個贊
您需要一個信令服務器,以便能夠在兩個任意對等點之間建立連接。這是當今使用的Internet體系結構的簡單現實。
為了與網絡上的另一個對等方聯系,您需要首先知道其IP地址。已經是第一個問題。您需要知道對等方的IP地址是什么。您如何將這些信息從對等方A傳送到對等方B,而坐在這些計算機上的人們卻不會通過電話互相呼叫并要求IP地址的接收者呢?為此,每個對等方首先發現其自己的地址,然后將其發送給另一對等方。這就帶來了另外兩個問題:對等方如何發現其向外的IP地址是什么(可能與自己的IP有很大不同),以及如何將其傳達給地址未知的其他對等方?
這是信令服務器進入的地方。兩個對等方在彼此建立連接之前都已連接到信令服務器。因此,他們使用信令服務器代表他們中繼消息,直到他們協商了直接的通話方式。如果沒有本地子網的第三方的幫助,則可以協商連接。但是這種情況可能非常罕見,以至于我什至不確定規范是否能解決這個問題。
至于3):WebRTC可以在任何設備上實現,這只是一個協議;它不僅僅局限于瀏覽器。
至于4):將任何內容從一個瀏覽器流到另一個瀏覽器的“傳統”方式始終涉及中間的中繼服務器。該服務器對CPU和帶寬的要求很高,并且是一個昂貴的瓶頸。WebRTC除了輕量級的信令服務器外,無需中間人即可實現直接P2P連接。另外,以前還沒有真正的開放標準。大多數情況下,您會以一種或另一種方式向Adobe付款。
- 3 回答
- 0 關注
- 3297 瀏覽
添加回答
舉報
0/15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