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回答

TA貢獻1886條經驗 獲得超2個贊
?在VisualBasic的程序設計中,面向對象是非常重要的編程概念。設計VisualBasic應用程序的過程,實際上是處理對象的過程。在編程過程中,可以使用由VisualBasic提供的對象,如窗體、控件和數據訪問對象,也可以在應用程序中控制其它應用程序對象,甚至可以創建自己的對象,并且為它們定義附加的屬性或方法。
?對象是可以作為單元處理的代碼和數據的組合。對象可以是應用程序的片段,如控件或窗體,也可以是整個應用程序。?
VisualBasic中的每個對象都是由一個類來定義的。類相當于模子,它決定了每個鑄件的特征,例如大小和形狀。利用同一個模子,可以鑄造出許多鑄件。而對象就是鑄件。
?雖然在實際編程的過程中,經常忽略類和對象的區別,但還是應該注意以下的兩個概念:
工具箱上的控件代表的是類,控件是要等到它們在窗體上繪制出來之后才存在的。在建立一個控件的時候,實際上是建立的控件類的一個實例,這個實例才是在應用程序中要控制的對象。
在設計時,處理的窗體實際上是一個類。在運行時,VisualBasic才產生窗體的對象。
?對象具有自己的屬性、方法和事件。屬性窗口中列出了當前應用程序中的對象的類和屬性。
?對象的屬性是對象自己所封裝的一些數據,用于定義對象自身的外觀和相應的一些性質。對象的方法實際上是對象已經封裝好的一段程序,它能夠完成一定的功能,例如完成對對象自身的一些修改和調整等。對象的事件實際上也是一種數據類型,它通過接受系統傳遞一個應用程序的消息,從而根據用戶的操作或者應用程序的運行做出相應的反應。?處理對象的過程,就是對對象的屬性賦值,使用對象的方法和利用對象的事件,控制對象的外觀和行為和對用戶的操作做出反應的過程。?
對象提供了用戶不必自己去編寫的程序代碼,例如:用戶可以創建自己的對話框,但實際上并不需要這樣做,而是利用VisualBasic提供的常用對話框控件。

TA貢獻1770條經驗 獲得超3個贊
關于對象到底是死是活,java采用的是可達性分析算法,如果一個對象到GC Roots對象(關于哪些對象可以作為GC Roots對象不再詳細說明)不可達,就會作為GC回收的對象,如果到GC Roots可達,那么就還沒死,不會回收,但是即使到GC Roots對象不可達,對象也還有自我救贖的機會,也并非死亡,如果重寫了finlize方法,并且重新指向該對象,該對象還是存活,不會死亡,如果這個自我救贖的機會也錯失,那么一般都會被回收掉
添加回答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