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回答

TA貢獻1802條經驗 獲得超5個贊
補充:我發現應該立即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下面的代碼其余部分也提供了替代方法。
使用此subplots_adjust()函數可將子圖的底部向上移動:
fig.subplots_adjust(bottom=0.2) # <-- Change the 0.02 to work for your plot.
然后bbox_to_anchor在圖例命令的圖例部分中使用偏移量,以將圖例框放置在所需的位置。設置figsize和使用的某種組合subplots_adjust(bottom=...)應該可以為您產生質量圖。
備選: 我只是更改了這一行:
fig = plt.figure(1)
至:
fig = plt.figure(num=1, figsize=(13, 13), dpi=80, facecolor='w', edgecolor='k')
并改變了
lgd = ax.legend(loc=9, bbox_to_anchor=(0.5,0))
至
lgd = ax.legend(loc=9, bbox_to_anchor=(0.5,-0.02))
并在我的屏幕(24英寸CRT顯示器)上正常顯示。
此處figsize=(M,N)將圖形窗口設置為M英寸乘N英寸。只是玩這個,直到它看起來適合您。將其轉換為更具可伸縮性的圖像格式,并在必要時使用GIMP進行編輯,或者viewport在包括圖形時僅使用LaTeX 選項進行裁剪。
添加回答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