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編寫一個控制臺應用程序,該應用程序嘗試通過反復試驗來“猜測”一個數字,它運行良好,并且所有操作都使我想知道我心不在part地寫的某個部分,代碼是:#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t main(){ int x,i,a,cc; for(;;){ scanf("%d",&x); a=50; i=100/a;for(cc=0;;cc++){ if(x<a) { printf("%d was too big\n",a); a=a-((100/(i<<=1))?:1); } else if (x>a) { printf("%d was too small\n",a); a=a+((100/(i<<=1))?:1); } else { printf("%d was the right number\n-----------------%d---------------------\n",a,cc); break; }}}return 0;}更具體地說,令我困惑的部分是a=a+((100/(i<<=1))?:1); //Code, codea=a-((100/(i<<=1))?:1);我曾經((100/(i<<=1))?:1)確保如果100/(i<<=1)返回0(或false),則整個表達式的計算結果將為1 ((100/(i<<=1))?:***1***),如果條件為true ((100/(i<<=1))? _this space_ :1),則將條件部分保留為空,這似乎可以正常工作,但存在離開的任何風險有條件的那部分是空的?
3 回答

天涯盡頭無女友
TA貢獻1831條經驗 獲得超9個贊
這是GNU C擴展名(請參閱?:Wikipedia entry),因此為了可移植性,您應明確聲明第二個操作數。
在“ true”的情況下,它將返回條件的結果。
以下語句幾乎是等效的:
a = x ?: y;
a = x ? x : y;
唯一的區別是第一個語句x始終被評估一次,而第二個語句x如果為真則將被評估兩次。因此,唯一的區別是評估x有副作用。
無論哪種方式,我都認為這是語法的微妙用法……如果您對那些維護代碼的人有同理心,則應該明確聲明操作數。:)
另一方面,對于常見的用例來說,這是一個不錯的小技巧。

侃侃爾雅
TA貢獻1801條經驗 獲得超16個贊
這是C語言的GCC擴展。如果之間沒有任何顯示?:,則在真實情況下使用比較的值。
條件表達式中的中間操作數可以省略。然后,如果第一個操作數不為零,則其值為條件表達式的值。
因此,表達
x ? : y
如果x的值非零,則為x;否則,y的值。
這個例子完全相當于
x ? x : y
在這種簡單情況下,忽略中間操作數的功能不是特別有用。當第一個操作數確實有用或可能(如果它是宏參數)包含副作用時,它才變得有用。然后在中間重復操作數將產生兩次副作用。省略中間操作數將使用已經計算的值,而不會產生重新計算該值的不良影響。
添加回答
舉報
0/15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