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回答

TA貢獻2021條經驗 獲得超8個贊
機器學習的算法有很多很多:1、Mahalanobis 2、K-means 非監督的聚類方法3、樸素貝葉斯分類器 特征是高斯分布&&統計上相互獨立 條件比較苛刻4、決策數 判別分類器,根據閾值分類數據,速度快。ID3,C4.5 5、Boosting 多個判別子分類器的組合6、隨機森林 由多個決策樹組成7、人臉檢測/Haar分類器 使用Boosting算法8、期望最大化EM 用于聚類的非監督生成算法 9、K-近鄰 最簡單的分類器10、神經網絡(多層感知器) 訓練分類器很慢,但是識別很快11、支持向量機 SVM 可以分類,也可以回歸。通過分類超平面實現在高維空間里的最優分類 12、遺傳算法 借鑒生物遺傳機制 ,隨機化非線性計算算法總之呢,個人覺得,機器學習、數據挖掘、模式識別、專家系統等方向和領域目前還是一種比較混亂的局面。學術界和商業界可能是不同的,關于算法的理論研究和使用這些方法生成商品是分別關注的。按照不同的領域、不同的方法可以劃分出眾多的分支。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這些在上世紀80年代提出來的公式和證明,如今正在變成一行行的代碼,在一些貓(tomcat)、IIS等服務器的支持下,爬上了網絡,到處尋覓對主人有用的信息,然后運送到網絡中,最終生成產品,或者半產品??纯茨汶娔X上的那根網線,它那么小,但是很難想象它從你的電腦上拿走了什么,又給你送來了什么。有些遠了,繼續說數據這些事。目前我接觸過的算法有:(太多了,一時間真不好說出來) 神經網絡(感知器、BP、RBF等很多的算法),遺傳算法,支持向量機,層次分析法,各種回歸,灰色系統(國產的方法,用于不確定知識的預測),粗糙集,貝葉斯網絡,時間序列分析(也有很多)。學習和研究紙面的算法公式只是第一步,不可以忽略的基礎,如何使用這些方法,在浩瀚的互聯網上找到自己需要的、滿足客戶需要的數據和信息,從而讓需要的人能夠更加方便地得到,是今后的重頭戲了。貌似很多的企業已經進軍數據倉庫這一塊,并嘗到了巨大的甜頭,也有企業養著一隊預備軍,專注研發,隨時準備奔赴前線,占領市場。無線網絡市場的競爭已經到了激烈的局面,普適計算的時代也快到了吧。它依賴于硬件產品的可穿戴,和軟件產品的內嵌、快速響應??偠灾?,越來越人性化,誰都不愿意抱著筆記本電腦蹲廁所,是吧?
- 2 回答
- 0 關注
- 905 瀏覽
添加回答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