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回答

TA貢獻1921條經驗 獲得超9個贊
一. 數據模型的分類:
最常用的數據模型是概念數據模型和結構數據模型。
1.概念數據模型:面向用戶的,按照用戶的觀點進行建模。
2.結構數據模型:面向計算機系統的,用于DBMS的實現。
二.E-R圖:
1.E-R實體聯系圖是直觀表示概念模型的工具,其中包含了實體、聯系、屬性三個成分,聯系的方 法為一對一(1:1)、一對多(1:N)、多對多(M:N)三種方式。
2.E-R模型圖,既表示實體,也表示實體之間的聯系,是現實世界的抽象,與計算機系統沒有關系, 是可以被用戶理解的數據描述方式。
三.層次模型:
1.層次模型采取樹形結構表示數據與數據之間的關系。
2.層次模型不能直接表示多對多的聯系。
四.網狀模型:
1.用網絡結構表示數據與數據之間的聯系的模型。
2.網狀模型子節點和父節點聯系不唯一,需要為聯系命名。
五.關系模型:
1.關系模型是目前最常見的數據模型之一,主要采用表格結構表達實體集以及實體之間的聯 系。
2.關系是一張表,關系數據模型由若干個表組成。

TA貢獻1801條經驗 獲得超16個贊
數據庫主要有三種數據模型:
1、層次模型
將數據組織成一對多關系的結構,層次結構采用關鍵字來訪問其中每一層次的每一部分;
2、網狀模型
用連接指令或指針來確定數據間的顯式連接關系,是具有多對多類型的數據組織方式;
3、關系模型
以記錄組或數據表的形式組織數據,以便于利用各種地理實體與屬性之間的關系進行存儲和變換,不分層也無指針,是建立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之間關系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數據組織方法。
數據模型(Data Model)是數據特征的抽象。數據(Data)是描述事物的符號記錄,模型(Model)是現實世界的抽象。數據模型從抽象層次上描述了系統的靜態特征、動態行為和約束條件,為數據庫系統的信息表示與操作提供了一個抽象的框架。數據模型所描述的內容有三部分:數據結構、數據操作和數據約束。
1)數據結構:主要描述數據的類型、內容、性質以及數據間的聯系等,是目標類型的集合。目標類型是數據庫的組成成分,一般可分為兩類:數據類型、數據類型之間的聯系。數據類型如DBTG(數據庫任務組)網狀模型中的記錄型、數據項,關系模型中的關系、域等。聯系部分有DBTG網狀模型中的系型等。數據結構是數據模型的基礎,數據操作和約束都基本建立在數據結構上。不同的數據結構具有不同的操作和約束。
2)數據操作:數據模型中數據操作主要描述在相應的數據結構上的操作類型和操作方式。它是操作算符的集合,包括若干操作和推理規則,用以對目標類型的有效實例所組成的數據庫進行操作。
3)數據約束:數據模型中的數據約束主要描述數據結構內數據間的語法、詞義聯系、他們之間的制約和依存關系,以及數據動態變化的規則,以保證數據的正確、有效和相容。它是完整性規則的集合,用以限定符合數據模型的數據庫狀態,以及狀態的變化。約束條件可以按不同的原則劃分為數據值的約束和數據間聯系的約束;靜態約束和動態約束;實體約束和實體間的參照約束等。
- 2 回答
- 0 關注
- 2326 瀏覽
添加回答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