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回答

TA貢獻1712條經驗 獲得超3個贊
1、 快照的方式持久化到磁盤
自動持久化規則配置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上面的配置規則意思如下:
# In the example below the behaviour will be to save:
# after 900 sec (15 min) if at least 1 key changed
# after 300 sec (5 min) if at least 10 keys changed
# after 60 sec if at least 10000 keys changed
redis也可以關閉自動持久化,注釋掉這些save配置,或者save “”
如果后臺保存到磁盤發生錯誤,將停止寫操作.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yes
使用LZF壓縮rdb文件,這會耗CPU, 但是可以減少磁盤占用.
rdbcompression yes
保存rdb和加載rdb文件的時候檢驗,可以防止錯誤,但是要付出約10%的性能,可以關閉他,提高性能。
rdbchecksum yes
導出的rdb文件名
dbfilename dump.rdb
設置工作目錄, rdb文件會寫到該目錄, append only file也會存儲在該目錄下.
dir ./
Redis自動快照保存到磁盤或者調用bgsave,是后臺進程完成的,其他客戶端仍然和可以讀寫redis服務器,后臺保存快照到磁盤會占用大量內存。調用save保存內存中的數據到磁盤,將阻塞客戶端請求,直到保存完畢。
調用shutdown命令,Redis服務器會先調用save,所有數據持久化到磁盤之后才會真正退出。
對于數據丟失的問題:
如果服務器crash,從上一次快照之后的數據將全部丟失。所以在設置保存規則的時候,要根據實際業務設置允許的范圍。
如果對于數據敏感的業務,在程序中要使用恰當的日志,在服務器crash之后,通過日志恢復數據。
2、 Append-only file 的方式持久化
另外一種方式為遞增的方式,將會引起數據變化的操作, 持久化到文件中, 重啟redis的時候,通過操作命令,恢復數據.
每次執行寫操作命令之后,都會將數據寫到server.aofbuf中。
# appendfsync always
appendfsync everysec
# appendfsync no
當配置為always的時候,每次server.aofbuf中的數據寫入到文件之后,才會返回給客戶端,這樣可以保證數據不丟,但是頻繁的IO操作,會降低性能。
everysec每秒寫一次,這可能會丟失一秒內的操作。
aof最大的問題就是隨著時間append file會變的很大,所以我們需要bgrewriteaof命令重新整理文件,只保留最新的kv數據。
- 1 回答
- 0 關注
- 649 瀏覽
添加回答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