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回答

TA貢獻1831條經驗 獲得超9個贊
盡管名稱和順序在不同的資料中各有不同,描述模式的格式大致分為以下四個主要部分:
模式名稱(Pattern Name):每一個模式都有自己的名字,模式的名字使得我們可以討論我們的設計。
問題(Problem):在面向對象的系統設計過程中反復出現的特定場合,它導致我們采用某個模式。
解決方案(Solution):上述問題的解決方案,其內容給出了設計的各個組成部分,它們之間的關系、職責劃分和協作方式。
效果(Consequence):采用該模式對軟件系統其他部分的影響,比如對系統的擴充性、可移植性的影響。影響也包括負面的影響。
別名(Also Known As):一個模式可以有超過一個以上的名稱。這些名稱應該要在這一節注明。
動機(Motivation):該模式應該利用在哪種情況下是本節提供的方案(包括問題與來龍去脈)的責任。
應用(Applicability)
結構(Structure):這部分常用類圖與互動圖闡述此模式。
參與者(Participants):這部分提供一份本模式用到的類與物件清單,與它們在設計下扮演的角色。
合作(Collaboration):描述在此模式下,類與物件間的互動。
結果(Consequences):這部分應描述使用本模式後的結果、副作用、與交換(trade-off)
實現(Implementaion):這部分應描述實現該模式、該模式的部分方案、實現該模式的可能技術、或者建議實現模式的方法。
例程(Sample Code):示范程式。
已知應用(Known Uses):業界已知的實做范例。
相關模式(Related Patterns):這部分包括其他相關模式,以及與其他類似模式的不同。
- 1 回答
- 0 關注
- 862 瀏覽
添加回答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