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回答

暮色呼如
TA貢獻1853條經驗 獲得超9個贊
看看周圍真實的世界,會發現身邊有很多對象,車,狗,人等等。所有這些對象都有自己的狀態和行為。
拿一條狗來舉例,它的狀態有:名字、品種、顏色,行為有:叫、搖尾巴和跑。
對比現實對象和軟件對象,它們之間十分相似。
軟件對象也有狀態和行為。軟件對象的狀態就是屬性,行為通過方法體現。
在軟件開發中,方法操作對象內部狀態的改變,對象的相互調用也是通過方法來完成。
對象是類的一個具體實例。類相當于對象的模板。
在Java中,有句話叫“萬物皆對象”。要掌握Java編程,必須正確理解對象的概念。
在我學Java的時候,老師告訴我,Java的對象不是找對象的那個對象。
上面的比喻也可以。下面是一段偽代碼,模仿你說的情況:
12 | girlFriend?myGirlFriend?=? new ?girlFriend(女朋友的屬性); //初始化對象 myGirlFriend.表白(表白的屬性); |
不過,這個比喻不夠確切:
比喻太片面,對象不一定是女朋友,也可以是其他東西
應先有女朋友再表白,否則JVM拋NullPointerException
不應該說系統給你對象,應該說JVM初始化對象,因為Java代碼是運行在JVM中的,而且對象是用new關鍵字初始化來的
整個過程中不一定沒有問題,比如現實生活中表白不一定成功
此外,Java中對象的英文是Object,翻譯成中文有物體,目標等意思,供參考
添加回答
舉報
0/15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