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回答

TA貢獻1851條經驗 獲得超3個贊
個人一些看法:(什么語言都差不多的,我這邊是Java的)
省略前頭的部分內容,畢竟是比較簡單的演化過程
我們將session做成一個session服務器,browser1通過負載均衡請求服務器,服務器將session信息存儲到session服務器中,當想要獲取時就反向進行。(缺點:目前session Server是單點的,如何解決單點,保證可用性)
我們可以將Session Server也做成集群,其適合用于Session數量與web服務數量大的情況下,更改架構后,也要修改應用存儲session的業務邏輯。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數據庫,讀寫都要經過數據庫,當用戶量達到一定量時,數據庫又將成為一個瓶頸,則我們將如何解決?我們可以使用數據庫的讀寫分離,主從庫,并通過統一的數據訪問模型進行訪問,將所有讀操作引入到Slave服務器,將寫操作引入到主庫當中,由于數據庫讀寫分離,所以應用程序也要有相應的變化,使用數據訪問模塊讓應用程序開發人員不用理會讀寫分離的存在,這樣多數據源讀寫代碼對我們的業務就沒有了侵入(代碼層的演變,如何支持多數據源、如何封裝對業務沒有侵入、如何使用現用的ORM框架實現數據讀寫分離、是否更換ORM、其優缺點?)
當我們訪問過大,I/O過大,我們數據的讀寫分離又將遇到這幾個問題,主從庫復制時是否延遲(分機房部署、跨機房傳輸),應用對于數據源的路由問題,接著我們為了提高服務器,增加了CND和反向代理服務器,使用CDN可以解決不同地方訪問速度問題、反向代理可以在機房中緩存用戶的資源。
這時文件服務器又出現了瓶頸,我們將文件服務器改為分布式文件服務器集群,我們要考慮到:如何不影響線上的業務訪問,是否需要業務部門幫忙清理數據,是否需要備份服務器,是否需要重新做域名解析。
這時我們的數據庫又出現了新的瓶頸,我們選擇專庫專用的方式,進行數據庫的垂直拆分,可以解決寫數據、并發、量大的問題,分庫后又將帶來一些新的問題:跨業務的事務(分布式事務)
當某個數據的訪問量、數據量、日志等過大達到瓶頸時,這時我們就要進行數據庫的水平拆分,我們將User拆分成Users1和Users2,水平拆分即將同一個數據表的數據拆分到兩個數據庫當中,這時我們就解決了單數據庫的瓶頸。
水平拆分后,SQL路由出現一些問題,假設我們想知道某個用戶是存在Users1還是Users2中,且由于分庫,主鍵的策略也將有所不同,同時也將面臨一個分頁的問題(后臺管理系統在進行展示時還要考慮分頁的問題),當完成后,我們又發現應用服務器的搜索量上升,這時我們將應用服務器的搜索功能提取出來做成搜索引擎,同時部分場景使用NoSQL提高性能,
當然以上架構還存在部分問題,如負載均衡服務器是單點,因此也可以將負載均衡服務器做成集群,進行主從的熱備,同時做一個自動切換的解決方案。
過程中:安全性、數據分析、監控、反作弊........
繼續發展:SOA架構、服務化、消息隊列、任務調度、多機房........
- 1 回答
- 0 關注
- 1029 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