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審是非常關鍵,并且有用的一個活動。但是在實際運用中,卻往往很難發揮作用。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當事人在組織評審之前,并沒有對需要評審的對象,進行有效的說明。
比如說:
1 當前文檔做成背景,為什么要做成
2 當前測試用例,是根據什么思路,來完成的
※這點非常重要,因為如果設計思路是錯誤或者混亂的的,
后面的測試用例就完全不用評審了,因為相當于所有評審人員來了一次頭腦風暴,從頭再來看過一遍整個設計過程。 或者說評審人員也是都下想到哪里說到哪里。毫無效率。
3 此次評審,需要達到什么效果
比如說:
1 當前文檔做成背景,為什么要做成
2 當前測試用例,是根據什么思路,來完成的
※這點非常重要,因為如果設計思路是錯誤或者混亂的的,
后面的測試用例就完全不用評審了,因為相當于所有評審人員來了一次頭腦風暴,從頭再來看過一遍整個設計過程。 或者說評審人員也是都下想到哪里說到哪里。毫無效率。
3 此次評審,需要達到什么效果
2018-05-24
通過老師的這種方式來寫測試用例,其實設計的思路不是很長清楚。
例如 ,用戶名密碼,錯誤這一個點,都沒有覆蓋全面。
現在羅列的點里面 有用戶名錯誤,密碼錯誤。但是卻沒有覆蓋到 用戶名以及密碼錯誤。
建議,采用石川圖先做測試因子分析,接著對每個測試因子進行狀態分析。最后根據業務需求,在進行測試用例組合,這樣才能保證覆蓋度。
現在這種方式,是看到什么就人為腦補什么用例。
以上愚見
例如 ,用戶名密碼,錯誤這一個點,都沒有覆蓋全面。
現在羅列的點里面 有用戶名錯誤,密碼錯誤。但是卻沒有覆蓋到 用戶名以及密碼錯誤。
建議,采用石川圖先做測試因子分析,接著對每個測試因子進行狀態分析。最后根據業務需求,在進行測試用例組合,這樣才能保證覆蓋度。
現在這種方式,是看到什么就人為腦補什么用例。
以上愚見
2018-05-24
需求分析 里面應該是要包含
需求理解以及合意
( 這里很重要的一點是,如果是測試與開發并發的話,那么測試應該根據測試的觀點,對當前需求提出意見,是否符合一般業務場景)
確認測試范圍
做成測試目標
需求理解以及合意
( 這里很重要的一點是,如果是測試與開發并發的話,那么測試應該根據測試的觀點,對當前需求提出意見,是否符合一般業務場景)
確認測試范圍
做成測試目標
2018-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