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lude <iostream>
#include<stdlib.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void)
{
int x = 3;
int &y = x;
cout<<x<<y<<endl;
//打印x和y的值
y = 1;
//修改y的值
//再次打印x和y的值
cout<<x<<y<<endl;
system("pause");
return 0;
}
#include<stdlib.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void)
{
int x = 3;
int &y = x;
cout<<x<<y<<endl;
//打印x和y的值
y = 1;
//修改y的值
//再次打印x和y的值
cout<<x<<y<<endl;
system("pause");
return 0;
}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void)
{
char *str =new char[100];
strcpy(str, "Hello imooc");
cout << str <<endl;
delete []str;
str == NULL;
return 0;
}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void)
{
char *str =new char[100];
strcpy(str, "Hello imooc");
cout << str <<endl;
delete []str;
str == NULL;
return 0;
}
C++函數的新特性:
1.函數重載,函數名可一樣,參數不同即可,調用的時候編譯器可以根據傳入的參數識別出你要調用的函數
2.函數參數默認值,不用擔心調用函數時,必須把參數寫滿,缺省的話會自動使用當初聲明函數時規定的那個參數
3.內聯函數,就是為了省去調用時跳到函數實體再跳回來的過程,因為inline編譯時可以直接把函數實體替換到調用函數所在的位置,如果寫了5個函數,那么inline就相當于把5個函數的代碼統統放到主函數中去
1.函數重載,函數名可一樣,參數不同即可,調用的時候編譯器可以根據傳入的參數識別出你要調用的函數
2.函數參數默認值,不用擔心調用函數時,必須把參數寫滿,缺省的話會自動使用當初聲明函數時規定的那個參數
3.內聯函數,就是為了省去調用時跳到函數實體再跳回來的過程,因為inline編譯時可以直接把函數實體替換到調用函數所在的位置,如果寫了5個函數,那么inline就相當于把5個函數的代碼統統放到主函數中去
2017-12-09
#define 是宏
#define X 3
代表
寫X的地方用3替換
比如
#define X 3
#define Y 4
#define Z 5
int a = XYZ;
a的值就是三百四十五
#define X 3
代表
寫X的地方用3替換
比如
#define X 3
#define Y 4
#define Z 5
int a = XYZ;
a的值就是三百四十五
2017-12-07
關鍵字inline 必須與函數定義體放在一起才能使函數成為內聯,僅將inline 放在函數聲明前面不起任何作用。
2017-12-03
感覺還是需要一定基礎的,有些細節上的東西老師并沒有提及,但是如果自己不小心大意了絕對會出錯。比如fun函數如果放后邊,前邊一定得事先有聲明,否則將會報錯
2017-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