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回答 / 慕的地007
def average(*args):? ?if len(args)==0:? ? ? ?return 0.0??? ?return float(sum(args))/len(args)? ? ?print average()print average(1, 2)print average(1, 2, 2, 3, 4)
2019-10-25
最新回答 / 慕先生2031034
age = 20if age >= 18:? ? print 'adult'elif age >= 6:? ? print 'teenager'else:? ? print 'kid'
2019-10-24
最新回答 / 慕娘0429976
import sysdef fibonacci(n): #這是一個生成器函數因為里面包含了yield指令,這個函數是用來return斐波那契里面各個項的????a, b , counter = 0, 1, 0 #分別給a, b , counter 賦值為 0, 1, 0????while True: #循環指令????????if (counter > n):????????????return #這段代碼是用來關閉生成器的,因為是用return而不是yeild返回,如果再次使用next()方法會報...
2019-10-24
最贊回答 / Maple7Yuan
返回值是執行函數之后返回的結果。舉個例子:? ?result =? calcWhoIsBig(a, b)calcWhoIsBig(a,b) 這個函數 返回一個值, 可以賦值給一個變量
2019-10-23
最新回答 / Dylan_09
def square_of_sum(L):? ? i = 0? ? sum = 0? ? while i in len(L):? //?此處應為 i < len(L)? ? ? ? L[i] = L[i]*L[i]? ? ? ? i = i+1? ?//?索引值的變更應該在sum + L[i]之后,否則獲取的是下一個索引位置的值? ? ? ? sum = sum +L[i]? ? ? ? return sum? // return語句若放到while循環中,則執行一次循環就會結束該方法。所以應該放到...
2019-10-23
最新回答 / Dylan_09
L = [1-100]? //生成1-99的list?方法錯誤,該方式結果是?L = [-99]?i = 0?for i in 99? //?語句后面需要冒號:?循環的應該是一個list而不是一個數字類型,該處定義的i會覆蓋上面定義的i=0? ? N[i] = L[i]*L[i]...
2019-10-23
已采納回答 / yzy222xx
上面的第一個sum運算是0+1=1;下面的則先計算了x+2=3,再計算了sum=0+3=3。第二次循環的時候上面的sum是1+3=4;而下面變成了3+5=8。因此,每一輪循環下面都多加了2才賦值給sum,總共50次也就是2*50=100,下面的結果自然多了100變成2600
2019-10-22
已采納回答 / 慕粉3401578
第一個sum = 0.0,是為了給sum一個初始值,因為在沒有或者L里面分數之前,這個總和就是0(為了計算出小數,所以寫成 0.0)。之后開始執行代碼, sum = sum + i 中,后一個sum,就是初始值,然后加上從L中循環出來的第一個 i,就是75分,并把這個計算值,重新賦值給 sum。第一次循環結束,然后判斷,滿足條件的情況下,在此循環,那么sum = sum+i 時,這個第二個sum 就是上次賦值過來的? 0 + 75,再加上L中第二個值,92,計算之后,在賦值給前一個sum,新的sum ,就...
201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