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啟動實例:
mongod?-f?/usr/local/mongodb/conf/28001.conf
查看全部 -
? ? ? ? ? ? ? ?
mongod?-f?/usr/local/mongodb/conf/mongod_28001.conf cd?/usr/local/mongodb mkdir?-p?conf?data/28001?log cd?conf cat?mongod_28001.confport=28001bind_ip=127.0.0.1 log_path=/usr/local/mongodb/log/mongod_28001.log dbpath=/usr/local/mongodb/data/28001 logappend=truepidfilepath=/usr/local/mongodb/data/28001/28001.pid fork=true oplogSize=1024?#MB journal=true replSet=zerobug
? ? ? ? ? ?
查看全部 -
*.ns *.0?Only available for the MMAPv1 storage engine.
現在已經不推薦用了,好比MyIsam和Innodb. 現在都用
storageEngine=wiredTiger
查看全部 -
延時節點也不對程序提供服務,只做冗余查看全部
-
對程序不可見了,就是只能作為數據冗余節點查看全部
-
isMaster 判斷是否為主節點。如果設置為隱藏的話,使用這個命令是不會被發現的。而我們的程序使用isMaster函數判斷哪個是主節點。這樣程序是不會被發現的被隱藏的節點的查看全部
-
nnnnn查看全部
-
m nnn查看全部
-
config查看全部
-
MongoDB復制集配置文件查看全部
-
4.無索引priotity為0并且buildIndexes=true默認 無索引只復制primay的數據,不復制索引。不建議改成false,在只做dump,該節點不對外提供任何訪問,且無法承擔額外索引帶來的負載。查看全部
-
3.測試延遲節點是否有效 primary>db.imooc.count() db.imooc.find()#查看primary有3張表 secondary>rs.slaveOK(1)#讓從節點可以讀取 secondary>db.imooc.find()#查看復制節點也有3張表 primary>db.imooc.insert({"name":"Delay","time":15}) 然后查看secondary節點的相應數量,會發現15秒之后數據同步了。 生產環境機器充足的情況下,非常有必要使用,10分-15分鐘最好,可以挽救我們的數據。查看全部
-
2.將指定節點切換為延遲節點 config=rs.conf() 根據上面隱藏節點的參數,只需要設置slaveDelay,如果沒有設置需要設置prioprity=0,hidden=true,slaveDelay=秒 config.members[1].slaveDelay=15 rs.reconfig(config)#初始化配置文件 rs.conf()查看配置文件是否變化,版本號的變化查看全部
-
1.將指定節點切換為隱藏節點 config=rs.conf() config.members[1] 要切換的目標節點 config.members[1].prioprity=0 config.members[1].hidden=true rs.conf()#查看更改后的配置 rs.reconfig(config)#重新初始化更改后的配置文件 rs.conf()#查看版本號及配置已經發生了改變 rs.isMaster()#已經找不到第二個27002節點了,它隱藏了!不會被前端程序所發現,擁有primary節點所有數據的安靜的美男子。 rs.status能看到各個節點的具體配置,還是能找到的查看全部
-
切換與設置指定節點作為Master 1.切換節點 rs.isMaster() rs.stepDown() 會自動切換到新的primary,版本號不會改變 2.設置priority來設置不切換到該節點 config=rs.conf() config.members[0] config.members[1].prioprity=1修改配置,設置第二個節點部位primary rs.reconfig(config) 然后初始化該配置,版本號會更改 3.初始化配置文件遇到提示更改版本號錯誤,手動修改版本號 db.system.replset.find().pretty() db.system.replset.update({_id:"IMOOC"},{$set:{version:16}}) rs.conf()#查看配置文件,顯示已經修改好了版本號 config=rs.conf() rs.reconfig(config) ok 注意:在生產中不建議這樣來回修改,切換,重新選舉primary查看全部
-
復制集節點屬性:查看全部
-
復制集成員配置文件參數: #1.priority 表示當前成員是否有資格成為一個主節點,默認是1 0~1000 0 永遠沒有資格提升為主節點; #2.arbiterOnly默認為true #3.host表示一段字符串"10.0.1.10:27001" #4.hidden隱藏節點,權重為0,不接受讀請求,有true|false(0|1) 用途:生產環境中上鎖備份,不會堵塞其他節點的讀。 #5.votes投票權(0|1),當節點數多余7個的時候。其他的節點votes都要設置為0. 在生產環境,當節點真的大于7個的時候,會選擇分片來解決。 #6.slaveDelay 延遲節點的作用,例如slaveDelay=3600秒 生產中如果有dba或者開發再master誤操作刪除了,延遲節點就可以做別分恢復來用。 #7.buildIndexes布爾值,buildIndex=true|false,0|1,master上建立了索引,其他復制節點是否也同步建立索引。查看全部
-
復制集合借點按照功能分類查看全部
-
#1.插入一條數據 primary>use imooc db.imooc.insert({"name":"imooc"}) #2.secondary查看是否同步遇到"not master and slaveOk=false" 解決辦法:rs.slaveOK(true) #3.查看db,tables,find() show dbs use imooc#使用imooc數據庫 show tables db.imooc.find() #查看imooc數據庫中imooc表的數據 #4.查看投票節點arbiter的同步情況 show dbs#發現沒有同步任何數據 這是因為投票節點不存儲任何物理數據。 use local show tables#會看到有4張表集合查看全部
-
Mongodb復制集初始化 1.分別進入3個mongodb中 mongo 192.168.56.3:28001/admin #不加admin表示test庫 2.配置復制集參數 config={_id:"IMOOC",members:[{_id:0,host:"10.27.165.61:28001"},{_id:1,host:"10.27.165.61:28002"},{_id:2,host:"10.27.165.61:28003"}]} 3.修改單個復制集參數 config.members[2]={"_id":2,"host":"10.27.165.61:28003","arbiterOnly":true} 4.查看整個config配置 config 5.初始化副本集rs.initiate() rs.initiate(config) 返回ok表示成功 6.rs.status()查看復制集合狀態查看全部
-
啟動復制集mongodb >./mongod -f /application/mongodb/conf/28001.conf netstat -tunpla|grep mongod 來查看端口號28001和進程號pid查看全部
舉報
0/15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