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里嘗試著總結一下TCP/IP模型和OSI模型的區別及相同點
相同點:
OSI模型和TCP/IP模型都采用了層次機構設計,各層之間分工明確,高內聚低耦合,即便出現了問題找到出問題的地方修改即可,其他層不受影響。
都可以面向連接可靠的通信服務,同時有無連接高效的傳輸機制。
不同點:
OSI模型是在眾多協議開發前就已經設計出來了,所以它有一定的通用性。而TCP/IP模型是開發出協議后,才設計的TCP/IP模型,所以有的協議并不適合于TCP/IP模型
OSI模型只是理論上做參考,而TCP/IP模型已經有成熟的產品,已經稱為國際標準,進入千家萬戶了
查看全部 -
接收端處理數據的流程
數據在鏈路層中,會取出幀頭,判斷目的MAC地址和我網卡的MAC地址是不是一致,如果一致則往網絡層傳遞,反之丟棄數據
數據到達網絡層后,取出IP頭,判斷IP地址是不是一致,如果一致,把數據往上傳,同時去掉IP頭,反之丟棄。
數據到達傳輸層,取出TCP頭,看下端口號,應該將數據傳遞給哪個服務。
數據到達應用層,應用層采用的是那種協議,比如應用層使用的是HTTP協議,會去掉HTTP頭部信息,最后交給瀏覽器渲染HTML
查看全部 -
TCP/IP協議,上層往下層層層傳遞,每層用每層的協議封裝數據,最有由鏈路層把數據發送出去。
查看全部 -
應用層
是TCP/IP協議模型的最高層,主要是給用戶提供各種服務,協議就非常的多了,比如有FTP、HTTP、DNS、SMTP、Telnet
查看全部 -
為什么TCP建立連接是三次?
這是因為TCP連接是可靠的連接,在傳輸數據前需要確認通信雙方可以正常工作,網絡通常,而三次握手是最少的,確定通信雙方都有數據收發的能力。?
查看全部 -
比如在需要保證可靠性的場景中,就需要采用TCP協議進行數據傳輸,比如網頁、郵件等等。而有些應用采用的是UDP協議,需要高效率,可靠性不要那么在一,比如微信、微博等等
查看全部 -
UDP協議不會在發送數據前建立連接,而是將數據直接發送給對方,不管對方有沒有收到,所以可靠性上就缺失了。
不過好處就是沒有建立連接以及需要回復確認,效率上就高出不上,現在有些應用為了高效率采用UDP傳輸協議
查看全部 -
為什么說TCP是面向連接的協議呢?
這是因為在傳輸數據之前,會通過三次握手建立連接,連接建立之后,才會開始傳輸數據。
同時還說TCP是可靠的?
比如數據傳遞給主機B,主機B沒有發送一個確認包給主機A,那么主機A會重發數據包給主機B,直到主機B回復了確認包主機A。
并且數據包的發送是有順序的,比如在發送第三個數據包時,主機A還沒有收到主機B發回的第一個數據包的確認包,主機A覺得發送的第一個數據包應該丟失了,決定重發數據包,將之前發送的數據包丟棄,重發第一個數據包,這就是可靠性
查看全部 -
TCP協議的三次握手
三次握手的目的在于確定我們的數據傳輸是可靠的,在數據傳輸前通過三次握手,知道雙方都有接收發送數據的能力。
第一次握手,主機A向主機B發送一個請求連接的數據包,包中含有SYN協議,比如序列號等等,主機B收到來自主機A的數據包
第二次握手,主機B收到主機A的數據包后,需要發送一個回復包,告訴主機A你剛剛發送的請求連接包我收到了,我也希望和你建立連接,這個回復包中含有SYN、ACK等信息,比如序列號、確認號等等
第三次握手,主機A收到主機B發送的確認包后,需要回復主機B,告訴主機B我收到你的回復包了,可以建立連接,接下來我就開始傳輸數據了。
通過這三次握手,主機A和主機B就建立了連接,明確了通訊雙方都在,且網絡通常。一旦這三次握手其中有一個握手不成功,比如第二次握手,也就是說服務器B沒有發送回復包給主機A,那么這個TCP連接就是失敗的
查看全部 -
傳輸層
TCP/IP協議模型中的傳輸層,主要為應用層提供端到端的通信, 保證數據包的順序傳輸以及數據的完整性。
該層最重要的兩個協議,傳輸控制協議TCP,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查看全部 -
網際互連層
主要是解決主機到主機的通信問題,該層主要的三個協議,網際協議IP,互聯網組管理協議(IGMP)和互聯網控制報文協議(ICMP)
查看全部 -
網絡接口層在TCP/IP協議4層模型中的最下層,和我們的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相對應。
主要的工作是監視數據在網絡和主機之間進行傳輸,比如地址解析協議(ARP)就是在網絡接口層工作
查看全部 -
局域網內如何發送數據呢,比如我這臺電腦發送數據給另外一臺電腦,數據發到網線上后,會把請求發到交換機上,交換機只能識別MAC地址,不識別IP地址。
交換機的工作原理。
交換機啟動后,指示燈會不停的閃爍,在閃爍的時間里主要是記錄接到交換機接口上的網線,網線連接的對方設備的MAC地址,把這個MAC地址記錄在交換機里。
下次在局域網傳輸數據時,通過ARP協議拿到MAC地址,然后在交換機中記錄著MAC地址對應交換機上的那個接口,通過那個接口把數據傳輸出去。
查看全部 -
ARP協議的工作原理,就是把IP地址翻譯成MAC物理地址。
為什么要把IP地址和MAC地址映射起來呢? 這是因為IP地址主要是在跨網段,或者說在公網中數據傳輸時確定目標服務器所在的位置。
如果在局域網,或者說在同一個網端中傳輸數據,用到的就是MAC地址,而不是IP地址。
查看全部 -
TCP/IP協議中的網絡接口層相當于OSI模型中的數據鏈路層、物理層,負責數據在局域網中傳輸,以及定義物理設備的接口,電氣特性,以及比特流的傳輸
查看全部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