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p()方法默認刪除列表的最后一個元素,并返回。
pop()方法,除了可以刪除最后一個元素以外,pop()還可以接收一個參數,指定需要刪除的元素的位置。
查看全部 -
第一個辦法是用append()方法,把新同學追加到列表的末尾:
注意,append()方法總是將元素添加到list的尾部。
insert()方法需要兩個參數,分別是需要插入的位置,以及需要插入的元素。
查看全部 -
由于列表list是一個有序的容器,所以在list里面,每一個元素都有一個唯一的位置,我們稱之為索引(index)
我們通過中括號[]來按位置訪問對應的元素
查看全部 -
通過for循環訪問列表每一個元素的方式,我們稱為迭代。
查看全部 -
使用中括號[]把需要放在容器里面的元素括起來,就定義了一個列表。
list可以放入數字、字符串等數據類型,list不對放入其中的類型進行判斷,也就是說,list可以同時放入任意類型的數據
查看全部 -
s1 = 'ABC'
s2 = '123'
for x in s1:
? ? for y in s2:
? ? ? ? print(x + y)在上述代碼中,對于外層循環,外層每循環1次,內層就會循環3次
A1
A2
A3
B1
B2
B3
C1
C2
C3查看全部 -
使用continue,我們可以控制循環繼續下去,并跳過continue后面的邏輯,比如,對于字符串s =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假如希望輸出字符串s中第10個以后的字符,而不是所有字符,這個時候, 我們可以使用continue跳過前面的9個字符。
查看全部 -
用 for 循環或者 while 循環時,如果要在循環體內直接退出循環,可以使用 break 語句。
num = 1
sum = 0
while True:
? ? if num > 100:
? ? ? ? break
? ? sum = sum + num
? ? num = num + 1
print(sum)s =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num = 1
for ch in s:
? ? if num > 20:
? ? ? ? break
? ? print(ch)
? ? num = num + 1查看全部 -
while循環可以繼續進行下去的條件更加簡單,只需要判斷while循環的條件是否為True即可,當條件為True時,即繼續運行下去。
查看全部 -
s = 'ABCD'
for ch in s:
? ? print(ch) # 注意縮進在上述代碼中,ch是在for循環中定義的,意思是把字符串s中的每一個元素依次賦值給ch,然后再把ch打印出來,直到打印出字符串s的最后一個字符為止。
查看全部 -
其中elif就是else if的意思。
特別注意: 這一系列條件判斷會從上到下依次判斷,如果某個判斷為 True,執行完對應的代碼塊,后面的條件判斷就直接忽略,不再執行了。
查看全部 -
需要注意的是,not計算的優先級是高于and和or的。
因為Python把0、空字符串和None看成False,其他數值和非空字符串都看成True,所以:
查看全部 -
按順序檢索刪除,先打出pop(2)時,形成新的列表,此時的pop3不再是原來的代碼查看全部
-
前面我們講解了什么是字符串。字符串可以用' '或者" "括起來表示。
如果字符串本身包含'怎么辦?比如我們要表示字符串 I'm OK ,這時,可以用" "括起來表示:
"I'm OK"
類似的,如果字符串包含",我們就可以用' '括起來表示:
'Learn "Python" in imooc'
但是,如果字符串既包含'又包含"怎么辦?
這個時候,就需要對字符串中的某些特殊字符進行“轉義”,Python字符串用\進行轉義。
要表示字符串Bob said "I'm OK"
由于'和"會引起歧義,因此,我們在它前面插入一個\表示這是一個普通字符,不代表字符串的起始,因此,這個字符串又可以表示為
'Bob said \"I\'m OK\".'
注意:轉義字符 \不計入字符串的內容中。
常用的轉義字符還有:
\n表示換行
\t 表示一個制表符
\\表示 \ 字符本身
查看全部 -
布爾類型的集中運算
與運算
只有兩個布爾值都為 True 時,計算結果才為 True。
或運算
只要有一個布爾值為 True,計算結果就是 True。
非運算
把True變為False,或者把False變為True:
需要注意的是,not計算的優先級是高于and和or的。and和or同級
短路計算
在計算a and b時,如果 a 是 False,則根據與運算法則,整個結果必定為 False,因此返回 a;如果 a 是 True,則整個計算結果必定取決與 b,因此返回 b。
在計算a or b時,如果 a 是 True,則根據或運算法則,整個計算結果必定為 True,因此返回 a;如果 a 是 False,則整個計算結果必定取決于 b,因此返回 b。
所以Python解釋器在做布爾運算時,只要能提前確定計算結果,它就不會往后算了,直接返回結果。
查看全部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