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元素不存在時,使用discard()并不會引發錯誤,所以使用discard()是更加高效的一個方法。
查看全部 -
set提供了remove()方法允許我們刪除set中的元素。
查看全部 -
set提供了add()方法,我們可以使用add()方法,往set里面添加元素。
set提供了update()方法,可以一次性給set添加多個元素。
比如,新來了一批同學,名字分別是['Hally',? 'Isen',? 'Jenny',? 'Karl'],則可以使用update()方法,批量往set中添加。查看全部 -
因此我們發現這個賦值語句其實有兩個功能:
當key不存在時,往dict中添加對應的key: value元素。
當key存在時,會更新dict,用新的value替換原來的value。
查看全部 -
dict提供通過key找到對應value的功能,通過d[key]的形式,就可以得到對應的value。
dict本身提供get方法,把key當作參數傳遞給get方法,就可以獲取對應的value,當key不存在時,也不會報錯,而是返回None。
查看全部 -
tuple經常用于存放固定不變的數據。
count()方法用來統計tuple中某個元素出現的次數。
index()方法可以返回指定元素的下標,當一個元素多次重復出現時,則返回第一次出現的下標位置。
查看全部 -
pop()方法,pop()方法默認刪除列表的最后一個元素,并返回。
pop()方法,除了可以刪除最后一個元素以外,pop()還可以接收一個參數,指定需要刪除的元素的位置。
查看全部 -
append()方法總是將元素添加到list的尾部。?
list的insert()方法,insert()方法和append()方法不一樣,insert()方法需要兩個參數,分別是需要插入的位置,以及需要插入的元素。
查看全部 -
在Python中,包括列表(list)、元組(tuple)、字典(dict)、集合(set)等,他們都可以放入多個元素,因此都可以算作是容器
list可以同時放入任意類型的數據,這是Python這門語言決定的,因為Python是動態語言
查看全部 -
s = 'ABCD'
for ch in s:
? ? print(ch) # 注意縮進在上述代碼中,ch是在for循環中定義的,意思是把字符串s中的每一個元素依次賦值給ch,然后再把ch打印出來,直到打印出字符串s的最后一個字符為止。
查看全部 -
這一系列條件判斷會從上到下依次判斷,如果某個判斷為 True,執行完對應的代碼塊,后面的條件判斷就直接忽略,不再執行了。
查看全部 -
切片需要在中括號[]中填入兩個數字,中間用冒號分開,表示子串的開始位置和結束位置,并且這是半閉半開區間,不包括最后的位置
查看全部 -
如果要表示多行字符串,可以用'''...'''表示
查看全部 -
\n表示換行
\t?表示一個制表符
\\表示?\?字符本身查看全部 -
Python把0、空字符串和None看成False,其他數值和非空字符串都看成True
not計算的優先級是高于and和or的
查看全部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