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ython把0、空字符串和None看成False,其他數值和非空字符串都看成True
not計算的優先級是高于and和or的
查看全部 -
a = 'python'
print('hello,', a or 'world')??? print(hello,pyhton)
因為a為T
b = ''
print('hello,', b or 'world')? print(hello,world)
因為b是空字符串
查看全部 -
*args 可變參數 固定不能修改 類似 tuple
查看全部 -
tuple(只有一個數字)->T=(1)->print(T)->輸出無括號的數字,因為運算符號()和元組tuple沖突,所以需要在元組中的元素后面加上逗號.比如:T=(1,).而對于多個元素的tuple,則加和不加這個逗號,效果是一樣的。
因為()既可以表示tuple,又可以作為括號表示運算時的優先級,要定義只有一個元素的tuple,需要在元素后面添加一個逗號,。
查看全部 -
count()方法統計tuple中的元素出現次數:T=(內容)->T.count(要尋找的數字)->print(T.count(要尋找的數字))->要尋找的數字的出現次數
對于不存在的元素,count方法不會報錯,而是返回0,
index()方法可以返回指定元素的下標,當一個元素多次重復出現時,則返回第一次出現的下標位置.:T = (1, 1, 2, 2, 3, 3, 1, 3, 5, 7, 9)
T.index(9) # ==> 10.T=(元素)->T.index(要尋找的數字)->要尋找的數字的位置
注意,index()方法和count()方法不一樣,當指定的元素不存在時,使用index()方法Python會報錯。
查看全部 -
列表轉換元組:L=[內容]->print(L)->T=tuple(L)->print(T).
元組轉換列表:T=(內容)->print(T)->T=list(T)->print(T).
tuple中的元素不可以改變,也無法替換,list列表中元素則可以改變以及替換.
查看全部 -
def func(*args):
? ? sum = 0
? ? if len(args) == 0:
? ? ? ? return None
? ? else:
? ? ? ? for i in args:
? ? ? ? ? ? sum = sum + i
? ? ? ? ? ? avg = sum / len(args)
? ? return avg
print(func())
查看全部 -
# Enter a code
def power(x, n):
? ? s = 1
? ? while n > 0:
? ? ? ? n = n - 1
? ? ? ? s = s * x
? ? return s
print (power(2,4))
def greet(a='heoole'):
? ? print('hello,'+a)
print(greet())
查看全部 -
可以看到print('抱歉,考試不及格')這行代碼明顯比上一行代碼縮進了,這是因為這行代碼是if判斷的一個子分支,因此需要縮進,在Python規范中,一般使用4個空格作為縮進
在if語句的最后,有一個冒號:,這是條件分支判斷的格式,在最后加入冒號:,表示接下來是分支代碼塊
查看全部 -
有時候,我們會想獲取字符串的一部分(子串),這個時候我們采取切片的方式獲取,切片需要在中括號[]中填入兩個數字,中間用冒號分開,表示子串的開始位置和結束位置,并且這是半閉半開區間,不包括最后的位置。
ab = s[0:2] # 取字符串s中的第一個字符到第三個字符,不包括第三個字符
print(ab) # ==> AB查看全部 -
1.四個空格作為縮進查看全部
-
# Enter a code
# Enter a code
def func(x):
? ? if? isinstance(x, str):
? ? ? ? print('error+{}'.format(x))
? ? elif isinstance(x, list):
? ? ? ? for n in x:
? ? ? ? ? ? if n == 1:
? ? ? ? ? ? ? ? sum = 1
? ? ? ? ? ? else:
? ? ? ? ? ? ? ? sum = sum(n-1)+n
? ? ? ? return sum
? ? elif iisinstance(x, tuple):
? ? ? ? cj = 1
? ? ? ? for n in x:
? ? ? ? ? ? cj = cj*n
? ? ? ? return cj
? ? ? ??
x = [1,2,3]
print(func(x))
查看全部 -
# coding=utf-8
def sum_num(n):
? ? sum = 0
? ? x = 0
? ? while x <= n:
? ? ? ? sum = sum + x
? ? ? ? x = x + 1
? ? return sum
print(sum_num(100))
def sum_dg(n):
? ? sum = 0
? ? if n == 1:
? ? ? ? sum = 1
? ? else:
? ? ? ? sum = sum_dg(n-1)+n
? ? return sum
print(sum_dg(100))
def sum_c(n):
? ? x = 0
? ? sum = 0
? ? for x in range(1,n):
? ? ? ? sum = sum + x
? ? return sum + n
print(sum_c(100))
查看全部 -
1.二維list:alice_scores = [100,89,92]
bob_scores = [70,65,81]
candy_scores = [88,72,77]
all_scores = [alice_scores, bob_scores, candy_scores]
score = all_scores[1][2] # ==> 81#其中all_scores[1]是二維list里面的0-1位置,第二個[2]表示score = all_scores[1]列表里的0-3指定位置其中all_scores[1]得到Bob的最近三次成績的列表,再通過下標[2],則可以得到Bob第三次的成績。
2.編碼:不添加用中文會報錯
#coding=utf-8
#coding:utf-8
#-*- coding:utf-8 -*-
用:,=均可,但是:,=左邊不能有空格,否則報錯
查看全部 -
列表已有的元素,也是可以修改的,通過索引指定位置,并賦值新的元素,即可替換列表中原有的元素。
例子:L = ['Alice', 'Bob', 'Candy', 'David', 'Ellena']
L[2] = 'Canlina'#索引指定位置替換
print(L)
查看全部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