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unt()方法用來統計tuple中某個元素出現的次數。
index()方法可以返回指定元素的下標,當一個元素多次重復出現時,則返回第一次出現的下標位置
查看全部 -
dict提供keys()函數,可以返回dict中所有的key。
dict提供values()函數,可以返回dict中所有的value。
dict提供clear()函數,可以直接清除dict中所有的元素。
查看全部 -
要把dict中m一定條件的元素打印出來,需要則需要遍歷dict(這種時候需要使用for循環),并通過條件判斷把滿足條件的打印出來。
遍歷dict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是遍歷dict的所有key,并通過key獲得對應的value。d?=?{ ????'Alice':?45, ????'Bob':?60, ????'Candy':?75, ????'David':?86, ????'Ellena':?49 } for?key?in?d:?#?遍歷d的key ????value?=?d[key] ????if?value?>?60: ????????print(key,?value) #?==>?Candy?75 #?==>?David?86
第二種方法是通過dict提供的
items()
方法,items()
方法會返回dict中所有的元素,每個元素包含key和value。for?key,?value?in?d.items(): ????if?value?>?60: ????????print(key,?value) #?==>?Candy?75 #?==>?David?86
查看全部 -
dict的查找速度快不是沒有代價的,dict的缺點是占用內存大,還會浪費很多內容,
list正好相反,占用內存小,但是查找速度慢。
在Python3.5之前,dict中的元素是無序的,Python3.6、Python3.7版本中,卻得到了有序的結果。
一般在需要有序的dict時,我們會使用一種叫做Ordereddict的字典,來確保有序。
tuple是不可變的,list是可變的,因此tuple可以作為dict的key,但是list不可以作為dict的key
查看全部 -
pop()方法需要指定需要刪除的元素的key,并返回對應的value。
在dict中,使用keys()方法,可以返回dict的所有key,在刪除某個元素時,可以通過這個方法先判斷某個元素是否存在,請改造前面的程序,使得即使key不存在時,刪除也不會拋異常。
查看全部 -
dict中
賦值語句其實有兩個功能:
當key不存在時,往dict中添加對應的key: value元素。
當key存在時,會更新dict,用新的value替換原來的value。
查看全部 -
dict提供通過key找到對應value的功能,通過
d[key]
的形式,就可以得到對應的value。這和list通過下標找到對應位置的元素是類似的。
回顧一下前面使用下標的方式訪問list元素的時候,當下標不存在時,就會引發錯誤,在dict中,也是一樣的,當對應的key不存在時,也會引發錯誤。除了使用這種方法,還有一種方法可以通過key來獲取對應的value,這種方法不會引起錯誤,dict本身提供get方法,把key當作參數傳遞給get方法,就可以獲取對應的value,當key不存在時,也不會報錯,而是返回None。
print(d.get('Alice'))?#?==>?45 print(d.get('Dodo'))?#?==>?None
查看全部 -
在dict中,每一項包含一個key和一個value,key和value是一一對應的,在解決上面的問題中,我們可以使用名字作為key,成績作為value,那么dict的定義如下:
d?=?{ ????'Alice':?45, ????'Bob':?60, ????'Candy':?75, ????'David':?86, ????'Ellena':?49 }
花括號
{}
表示這是一個dict,然后key和value之間使用冒號:
分割,并且每一組key:value
的最后,以逗號,
表示這一組的結束。
我們也可以使用以下的方式定義一個dict。d?=?dict() print(d)?#?==>?{}
不過這種定義方式,默認得到的是一個空dict,需要調用函數往里面添加數據,我們后面會繼續學習。
查看全部 -
tuple中含list,若要將其轉為tuple,因tuple不可變,應將其轉為list,再進行轉換和替換,再轉為整體tuple
查看全部 -
tuple中含有list元素,不可直接替換list,只可替換tuple中list的一個元素
查看全部 -
要定義只有一個元素的tuple,需要在元素后面添加一個逗號
如 T=(1,)
對于多個元素的tuple,則加和不加這個逗號,效果是一樣的。
查看全部 -
count()方法用來統計tuple中某個元素出現的次數。
index()方法可以返回指定元素的下標,當一個元素多次重復出現時,則返回第一次出現的下標位置。
查看全部 -
# coding: utf-8
L = [[1, 2, 3], [5, 3, 2], [7, 3, 2]]
n = 0
for i in L:
? ? n += 1
? ? area = (i[0] * i[1] + i[0] * i[2] + i[1] * i[2]) * 2
? ? print("第{}個長方體的表面積為{}".format(n,area))
查看全部 -
L = [[1, 2, 3], [5, 3, 2], [7, 3, 2]]
for a in L:
? ? result = a[0]*a[1]*2+a[0]*a[2]*2+a[1]*a[2]*2
? ? print(result)
? ??
查看全部 -
把Python環境搭建完成之后,就可以嘗試運行Python程序了。運行Python程序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直接通過命令行編寫代碼運行,第二種是通過編輯器編寫代碼運行。
對于程序員來說,學習一門新的語言,第一步是通過這門語言向世界問好:“Hello World”,那么我們也通過Python向世界問好吧。
使用終端運行Python程序
打開命令行窗口(通過快捷鍵
Win+R
打開運行窗口,輸入cmd
即可進入命令行窗口)輸入
python
進入python運行環境(正確的python運行環境會有>>>
的提示)輸入你的第一行Python代碼
print('Hello World')
,回車即可運行,第一次運行,有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
注意在
Hello World
前后都有單引號'
print
和>>>
不可以有空格注意
(
、)
、'
、')
均為英文字符
正確的輸出結果如下:
查看全部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