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n(dict): 計算字典元素個數
查看全部 -
兩種方法實現
查看全部 -
如果加上輸入應該會更好一點,不過還沒學
查看全部 -
添加按名字和成績排序
d?=?{'Alice':?45,'Bob':?60,'Candy':?75,'David':?86,'Ellena':?49} order_key?=?sorted(d.items()) order_value?=?sorted(d.items(),?key?=?lambda?x:x[1]) print('last:?') print('Rank?by?name:?',?order_key) print('Rank?by?score:?',?order_value) d['Alice']?=?60 order_key?=?sorted(d.items()) order_value?=?sorted(d.items(),?key?=?lambda?x:x[1]) print('actual:') print('Rank?by?name:?',?order_key) print('Rank?by?score:?',?order_value)
查看全部 -
所以默認參數只能定義在必需參數的后面
查看全部 -
def?sum1(x): ????sum?=?0 ????i?=?1 ????while?i?<=?x: ????????sum?=?sum?+?i ????????i?=?i?+1 ????print(sum) ???? sum1(10) def?sum2(x): ????if?x?==?1: ????????return?1 ????return?(x?+?sum2(x-1)) print(sum2(10))
查看全部 -
#?coding=utf-8
def sub_sum(list):
? ? sum1 = sum2 = 0
? ? for item in list:
? ? ? ? if item % 2 == 1:
? ? ? ? ? ? sum1 = sum1 + item
? ? ? ? elif item % 2 == 0:
? ? ? ? ? ? sum2 = sum2 + item
? ? ? ? else:
? ? ? ? ? ? print('\'{}\'不是整數'.format(item))
? ? return(sum1,sum2)
? ??
list1 = [1,2,3,4.5]
print(sub_sum(list1))
查看全部 -
a = 1 # 這個時候a存儲的是整數類型 print(a) a = 'ABC' # 這個時候a存儲的是字符串類型 print(a) 這是Python這類語言特有的特性,我們稱之為動態語言,與之對應的是靜態語言,Python、Javascript等等都是動態語言,Java、C、C++等等屬于靜態語言。查看全部
-
通過變量名 = 數據,即可定義一個變量。查看全部
-
變量名由大小寫英文字母、數字和下劃線_組成 變量不能用數字開頭 變量盡量不要和Python關鍵字重合(比如前面學習過的:and、or、not,否則可能導致Python原有關鍵字發揮不出作用)查看全部
-
如果字符串既包含'又包含"怎么辦?
這個時候,就需要對字符串中的某些特殊字符進行“轉義”,Python字符串用\進行轉義。
常用的轉義字符還有:
\n表示換行
\t?表示一個制表符
\\表示?\?字符本身查看全部 -
isdisjoint()????有重合時,返回 False,所以:
False????:????重合
not False:????不重合
查看全部 -
set(某個值或列表),用的是小括號
查看全部 -
print('{} not in d'.format(name))
格式化輸出
查看全部 -
print('name?=?{},?score?=?{}'.format(name,?score)
格式化打印 變量
查看全部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