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ython函數還接收一種參數叫做可變參數,可變參數即任意個參數的意思,可變參數通常使用*args來表示。
在使用上,Python會把可變參數定義為一個tuple,所以在函數內部,把可變參數當作tuple來使用就可以了,比如可以通過位置下標取出對應的元素等。查看全部 -
names = ['Alice', 'Bob', 'David', 'Ellena']
代碼塊預覽復制
對于names列表,Ellena的名字排在最后,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倒數第一個,在Python中,可以使用-1來表示最后一個元素。
names = ['Alice', 'Bob', 'David', 'Ellena']
print(names[-1]) # ==> Ellena
代碼塊預覽復制
同樣的道理,我們可以通過-2,打印出David的名字,通過-3,打印出Bob的位置。查看全部 -
由于列表list是一個有序的容器,所以在list里面,每一個元素都有一個唯一的位置,我們稱之為索引(index),這和字符串是類似的,因此我們也可以通過位置的方式獲取list中的元素,通過中括號[]來按位置訪問對應的元素。
注意,這里要注意區分,列表的定義也是通過中括號[]來定義的,但這和通過索引訪問列表里面的元素并不沖突查看全部 -
L=['Alice',66,'Bob',True,'False',100]
for item in L[1::2]:
??? print(item)
輸出結果:
66
True
100
list[i:j]就是從列表的索引i到索引j的值,列表的索引第一位是從0開始的
list[i:j:2]一樣取i到j,但加入了步長,這里的步長是2,也就是取每次索引位置開始加2的值。
list[::2]取奇數,這里的i,j我們省略的話就是默認數組最開頭到結尾
list[i::2]取偶數,這里省略了j但是i定義了1 ,也就是從數組第二個數開始取,每次步長為2,也就是取的都是∴偶數位的值。查看全部 -
定義函數的時候,還可以有默認參數,默認參數的意思是當這個參數沒有傳遞的時候,參數就使用定義時的默認值。
def test(x,y=2):
由于函數的參數按從左到右的順序匹配,所以默認參數只能定義在必需參數的后面,否則將會出現錯誤。
錯誤:def test(y=2,x):查看全部 -
Python提供isinstance()函數,可以判斷參數類型,它接收兩個參數,第一個是需要判斷的參數,第二個是類型。
isinstance(100, int) # ==> True
isinstance(100.0, int) # ==> False查看全部 -
任務
班里考試后,老師要統計幾位同學的平均成績,已知5位同學的成績用list表示如下:
L = [75, 92, 59, 68, 99]
請利用for循環計算出平均成績。
L=[75,92,59,68,99]
for ch in L查看全部 -
任務
如果年齡達到18歲,則是成年人,如果年齡6歲到18歲,則是青少年,如果年齡3歲到6歲,則是小孩子,如果年齡在3歲以下,則是嬰兒,請使用if-elif-else語句實現邏輯,如果成年,輸出'adult',如果是青少年,輸出'teenager',如果是小孩子,輸出kid,如果是嬰兒,輸出baby。
age=19
if age=18:
print(“青少年”)
elif age >=3:
print(“小孩子”)
else:
print(“嬰兒”)
查看全部 -
通過for循環訪問列表每一個元素的方式,我們稱為迭代查看全部
-
列表(list)是一種有序的容器,放入list中的元素,將會按照一定順序排列。構造list的方法非常簡單,使用中括號[]把需要放在容器里面的元素括起來,就定義了一個列表。查看全部
-
正如我們看到的,list可以放入數字、字符串等數據類型,list不對放入其中的類型進行判斷,也就是說,list可以同時放入任意類型的數據,這是Python這門語言決定的查看全部
-
生活中,容器指的是可以容納物品的收納器,在程序中,容器是一種可以把多個元素放在一起的數據結構,容器中的元素可以逐個地迭代獲取,可以用in, not in等關鍵字判斷某個元素是否包含在容器中。
在Python中,包括列表(list)、元組(tuple)、字典(dict)、集合(set)等,他們都可以放入多個元素,因此都可以算作是容器,這些容器是Python編程中非常重要的數據結構,查看全部 -
短路計算
1、在計算a and b時,如果 a 是 False,則根據與運算法則,整個結果必定為 False,因此返回 a;如果 a 是 True,則整個計算結果必定取決與 b,因此返回 b。
2、在計算a or b時,如果 a 是 True,則根據或運算法則,整個計算結果必定為 True,因此返回 a;如果 a 是 False,則整個計算結果必定取決于 b,因此返回 b。
所以Python解釋器在做布爾運算時,只要能提前確定計算結果,它就不會往后算了,直接返回結果。
查看全部 -
tuple和list一樣,可以包含 0 個、1個和任意多個元素。
包含 0 個元素的 tuple,也就是空tuple,直接用()表示。
要定義只有一個元素的tuple,需要在元素后面添加一個逗號,。
?????? T = (1, )
而對于多個元素的tuple,則加和不加這個逗號,效果是一樣的。
?? # tuple的元素也可以是tuple,請判斷以下定義T的元素中,有多少個tuple。
T = ((1+2), ((1+2),), ('a'+'b'), (1, ), (1,2,3,4,5))
?? # 有兩個T中tuple查看全部 -
tuple經常用于存放固定不變的數據。count()方法用來統計tuple中某個元素出現的次數。對于不存在的元素,count()方法不會報錯,而是返回0。
index()方法可以返回指定元素的下標,當一個元素多次重復出現時,則返回第一次出現的下標位置。指定的元素不存在時,使用index()方法Python會報錯。
# 在某次考試中,班上的成績如下:(100, 69, 29, 100, 72, 99, 98, 100, 75, 100, 100, 42, 88, 100),請統計滿分(100分)同學的數量。
grade_tuple = (100, 69, 29, 100, 72, 99, 98, 100, 75, 100, 100, 42, 88, 100)
num = grade_tuple.count(100)
print("滿分100出現次數為:" + num)查看全部
舉報
0/150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