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需要往里面添加Dodo、Mimi的成績時,可以使用賦值語句往里面添加元素:
d['Mimi'] = 72
d['Dodo'] = 88
print(d)實際上,value可以是任意類型的元素,可以是list、tuple等,假如Mimi近兩次成績分別是72,73,Dodo近兩次的成績分別是88,90,則可以使用賦值語句往dict中添加list元素。
d['Mimi'] = [72, 73]
d['Dodo'] = [88, 90]
print(d)此后,如果Mimi、Dodo的第三次成績也出來了,分別是75,90,則可以先通過key把對應的value查詢出來,然后再往類型是list的value中添加第三次的成績。
d['Mimi'].append(75)
d['Dodo'].append(90)
print(d)查看全部 -
除了使用這種方法,還有一種方法可以通過key來獲取對應的value,這種方法不會引起錯誤,dict本身提供get方法,把key當作參數傳遞給get方法,就可以獲取對應的value,當key不存在時,也不會報錯,而是返回None。
print(d.get('Alice')) # ==> 45
print(d.get('Dodo')) # ==> None因為通過get方法在代碼實現上更加簡單,且不會引起錯誤,因此更加推薦使用get方法來獲取dict的元素。
查看全部 -
python的dict就是專門保存這種映射的,使用dict可以方便的保存“名字”->“成績”的映射。
在dict中,每一項包含一個key和一個value,key和value是一一對應的,在解決上面的問題中,我們可以使用名字作為key,成績作為value,那么dict的定義如下:d = {
? ?'Alice': 45,
? ?'Bob': 60,
? ?'Candy': 75,
? ?'David': 86,
? ?'Ellena': 49
}在定義里,我們使用花括號{}表示這是一個dict,然后key和value之間使用冒號:分割,并且每一組key:value的最后,以逗號,表示這一組的結束。
我們也可以使用以下的方式定義一個dict。查看全部 -
先把tuple變成list,修改list里的list為tuple,在將list改為tuple,最后輸出tuple
查看全部 -
要定義只有一個元素的tuple,需要在元素后面添加一個逗號,。
T = (1, )
print(T) # ==> (1, )而對于多個元素的tuple,則加和不加這個逗號,效果是一樣的。
>>> T = (1, 2, 3,)
>>> print(T) # ==> (1, 2, 3)不加的話,python就會以為是將1賦值給T
查看全部 -
tuple提供了便捷的方法可以訪問tuple中的數據。
count()方法
count()方法用來統計tuple中某個元素出現的次數。
T = (1, 1, 2, 2, 3, 3, 1, 3, 5, 7, 9)
print(T.count(1)) # ==> 3
print(T.count(5)) # ==> 1對于不存在的元素,count方法不會報錯,而是返回0,這是合理的,因為元組里面有0個不存在的元素。
T = (1, 1, 2, 2, 3, 3, 1, 3, 5, 7, 9)
print(T.count(10)) # ==> 0index()方法可以返回指定元素的下標,當一個元素多次重復出現時,則返回第一次出現的下標位置。t
查看全部 -
tuple和list不一樣的是,tuple是固定不變的,一旦變成tuple,tuple中的每一個元素都不可被改變,同時也不能再往tuple中添加數據,而list是可以的。請注意,元組(tuple)的這個特性是非常重要的,在運行上tuple的性能是list的數倍。
查看全部 -
以直接使用pop()方法把Ellena從列表的最后刪除,假如需要轉學的不是Ellena,而是Candy,這個時候應該怎么辦呢?
pop()方法,除了可以刪除最后一個元素以外,pop()還可以接收一個參數,指定需要刪除的元素的位置。L = ['Alice', 'Bob', 'Candy', 'David', 'Ellena']
name = L.pop(2)
print(name) # ==> Candy
print(L) # ==> ['Alice', 'Bob', 'David', 'Ellena']如果依次刪除兩個元素,這要考慮第二個元素在第一個元素被刪了之后的位置,而不是第一個被刪之前的位置。
查看全部 -
在Python中,list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可以讓我們操作list中的元素,其中也包含了添加元素的方法。
第一個辦法是用append()方法,把新同學追加到列表的末尾:names = ['Alice', 'Bob', 'David', 'Ellena']
names.append('Candy')
print(names) # ==> ['Alice', 'Bob', 'David', 'Ellena', 'Candy']使用list的insert()方法,insert()方法和append()方法不一樣,insert()方法需要兩個參數,分別是需要插入的位置,以及需要插入的元素。
names = ['Alice', 'Bob', 'David', 'Ellena']
names.insert(2, 'Candy')
print(names) # ==> ['Alice', 'Bob', 'Candy', 'David', 'Ellena']注意,將Candy插入到第三的位置之后,原來的名字,都將自動往后移動一位,這個時候再使用相同的索引獲取后面的元素,將會得到不一樣的結果
查看全部 -
在python3中,默認使用UTF-8 Unicode來進行編碼
查看全部 -
在Python中,可以使用-1來表示最后一個元素。同樣的道理,我們可以通過-2,打印出David的名字,通過-3,打印出Bob的位置。
倒序的時候,是從-1開始計數的。正序的時候,從0開始計算。
查看全部 -
字符串format由兩個部分組成,字符串模板和模板數據內容組成,通過大括號{},就可以把模板數據內容嵌到字符串模板對應的位置。
查看全部 -
Python把0、空字符串和None看成False,其他數值和非空字符串都看成True。
需要注意的是,not計算的優先級是高于and和or的查看全部 -
在程序中,容器是一種可以把多個元素放在一起的數據結構,容器中的元素可以逐個地迭代獲取,可以用in, not in等關鍵字判斷某個元素是否包含在容器中。
列表(list)是一種有序的容器,放入list中的元素,將會按照一定順序排列。構造list的方法非常簡單,使用中括號[]把需要放在容器里面的元素括起來,就定義了一個列表。
比如列出所有同學們的成績:scores = [45, 60, 75, 86, 49, 100]
列出所有同學們的名字:
names = ['Alice', 'Bob', 'David', 'Ellena'] # 注意,字符串元素仍需要引號
正如我們看到的,list可以放入數字、字符串等數據類型,list不對放入其中的類型進行判斷,也就是說,list可以同時放入任意類型的數據,這是Python這門語言決定的,因為Python是動態語言。
L = ['Alice', 66, 'Bob', True, 'False', 100]
對于list,我們可以直接把list的內容打印出來。
L = ['Alice', 66, 'Bob', True, 'False', 100]
print(L)查看全部 -
因為切片是按從左到右算,左邊是啟始下標,右邊是結束下標。所以倒敘你得print(L[-3:-1]),表示從倒數第三個切到倒數最后一個.(來源問答區)
查看全部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