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ue對、False錯
查看全部 -
不滿足if條件時跳過continue后面的步驟,繼續進行循環?
查看全部 -


1
查看全部 -
字符串
查看全部 -
Pyhton的布爾類型
? ? ? 1)Python把0、空字符串和None看成False,其他數值和非空字符串都看成True
? ? ? 2)not計算的優先級是高于and和or的
查看全部 -
def fun(L):
??? result = 0
??? if isinstance(L,list) == True:
??????? for i in L:
??????????? result += i
??????? return result
??? else :
??????? if isinstance(L,tuple) == True:
??????????? result += 1
??????????? for i in L:
??????????????? result *= i
??????????? return result
??????? else:
??????????? return -1
?????? ?
?????? ?
L = (12,24,55,78)
t =? fun(L)
print(t)查看全部 -
字符串可以用' '或者" "括起來表示
對字符串中的某些特殊字符進行“轉義”,Python字符串用\進行轉義。
要表示字符串Bob said "I'm OK"
由于'和"會引起歧義,因此,我們在它前面插入一個\表示這是一個普通字符,不代表字符串的起始,因此,這個字符串又可以表示為'Bob said \"I\'m OK\".'
注意:轉義字符?\不計入字符串的內容中。
常用的轉義字符還有:
\n表示換行
\t?表示一個制表符
\\表示?\?字符本身查看全部 -
\n表示換行
\t 表示一個制表符
\\表示 \ 字符本身查看全部 -
dict提供通過key找到對應value的功能,通過d[key]的形式,就可以得到對應的value。
d = {
? ?'Alice': 45,
? ?'Bob': 60,
? ?'Candy': 75,
? ?'David': 86,
? ?'Ellena': 49,
? ?'Gaven': 86
}
print(d['Bob']) # ==> 60
print(d['Alice']) # ==> 45它的意思是key不存在,因此我們在需要通過key找到value時,一定要先判斷key存不存在,然后才使用上面的方式獲取對應的value,以避免錯誤。
if 'Alice' in d:
? ?print(d['Alice']) # ==> 45
if 'Dodo' in d: # Dodo不存在,所以不會走下面的邏輯
? ?print(d['Dodo'])除了使用這種方法,還有一種方法可以通過key來獲取對應的value,這種方法不會引起錯誤,dict本身提供get方法,把key當作參數傳遞給get方法,就可以獲取對應的value,當key不存在時,也不會報錯,而是返回None。
print(d.get('Alice')) # ==> 45
print(d.get('Dodo')) # ==> None因為通過get方法在代碼實現上更加簡單,且不會引起錯誤,因此更加推薦使用get方法來獲取dict的元素。
查看全部 -
在dict中,每一項包含一個key和一個value,key和value是一一對應的,在解決上面的問題中,我們可以使用名字作為key,成績作為value,那么dict的定義如下:
d = {
? ?'Alice': 45,
? ?'Bob': 60,
? ?'Candy': 75,
? ?'David': 86,
? ?'Ellena': 49
}在定義里,我們使用花括號{}表示這是一個dict,然后key和value之間使用冒號:分割,并且每一組key:value的最后,以逗號,表示這一組的結束。
我們也可以使用以下的方式定義一個dict。d = dict()
print(d) # ==> {}查看全部 -
count()方法用來統計tuple中某個元素出現的次數。
T = (1, 1, 2, 2, 3, 3, 1, 3, 5, 7, 9)
print(T.count(1)) # ==> 3
print(T.count(5)) # ==> 1對于不存在的元素,count方法不會報錯,而是返回0,這是合理的,因為元組里面有0個不存在的元素。
T = (1, 1, 2, 2, 3, 3, 1, 3, 5, 7, 9)
print(T.count(10)) # ==> 0index()方法可以返回指定元素的下標,當一個元素多次重復出現時,則返回第一次出現的下標位置。
T = (1, 1, 2, 2, 3, 3, 1, 3, 5, 7, 9)
T.index(9) # ==> 10
T.index(5) # ==> 8
T.index(1) # ==> 0 # 多次出現,返回第一次出現的位置注意,index()方法和count()方法不一樣,當指定的元素不存在時,使用index()方法Python會報錯。
查看全部 -
元組(tuple)和list一樣,也是一個有序容器,在元組中,同樣可以包含0個或者多個元素,并且也支持索引訪問、切片等操作。
定義元組的方式是使用小括號()將元組內的元素括起來。元組數據類型可以把不是元組的容器轉換為元組,比如將列表轉換成元組。
L = ['Alice', 'Bob', 'Candy', 'David', 'Ellena']
print(L) # ==> ['Alice', 'Bob', 'Candy', 'David', 'Ellena']
T = tuple(L)
print(T) # ==> ('Alice', 'Bob', 'Candy', 'David', 'Ellena')同樣的,對于列表數據類型,也可以把元組轉換成列表。
T = ('Alice', 'Bob', 'Candy', 'David', 'Ellena')
print(T) # ==> ('Alice', 'Bob', 'Candy', 'David', 'Ellena')
L = list(T)
print(L) # ==> ['Alice', 'Bob', 'Candy', 'David', 'Ellena']但是,tuple和list不一樣的是,tuple是固定不變的,一旦變成tuple,tuple中的每一個元素都不可被改變,同時也不能再往tuple中添加數據,而list是可以的。
請注意,元組(tuple)的這個特性是非常重要的,在運行上tuple的性能是list的數倍。
查看全部 -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使用列表的pop()方法,pop()方法默認刪除列表的最后一個元素,并返回。
L = ['Alice', 'Bob', 'Candy', 'David', 'Ellena']
name = L.pop()
print(name) # ==> Ellena
print(L) # ==> L = ['Alice', 'Bob', 'Candy', 'David']
pop()方法,除了可以刪除最后一個元素以外,pop()還可以接收一個參數,指定需要刪除的元素的位置。L = ['Alice', 'Bob', 'Candy', 'David', 'Ellena']
name = L.pop(2)
print(name) # ==> Candy
print(L) # ==> ['Alice', 'Bob', 'David', 'Ellena']查看全部 -
在Python中,list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可以讓我們操作list中的元素,其中也包含了添加元素的方法。
第一個辦法是用append()方法,把新同學追加到列表的末尾:names.append('Candy')
這就需要使用list的insert()方法,insert()方法和append()方法不一樣,insert()方法需要兩個參數,分別是需要插入的位置,以及需要插入的元素。
names.insert(2, 'Candy')
查看全部 -
!=是不等于的意思
查看全部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