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将一个复杂的对象的构建与它的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主要解决在软件系统中,有时候面临着"一个复杂对象"的创建工作,其通常由各个部分的子对象用一定的算法构成;由于需求的变化,这个复杂对象的各个部分经常面临着剧烈的变化,但是将它们组合在一起的算法却相对稳定
二、实现
建造者模式通常包括下几部分:
1. builder:抽象建造者,给出一个抽象结论,以规范产品对象的各个组成成分的建造。这个接口规定要实现复杂对象的那些部分的创建,并不涉及具体的对象部件的创建。
2. ConcreteBuilder:具体建造者,实现Builder接口,针对不同的商业逻辑,具体化复杂对象的各部分的创建。在构造过程完成后,提供产品的实例。
3. Director:指导员,调用具体建造者来创建复杂对象的各个部分,在指导者中不涉及具体产品的信息,只负责保证对象各部分完整创建或按某种顺序创建。
4. Product:产品,即要创建的复杂对象。
简单举例:车子的建造过程
1 2 3 4 5 6 7 8 | //需要建造的产品类 public class Car { private String wheel; private String skeleton; private String engine; // 此处省略getter和setter方法 } |
1 2 3 4 5 6 7 8 9 | //抽象建造者 public interface ICarBuilder { public void buildWheel(); public void buildSkeleton(); public void buildEngine();
Car buildCar(); }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 //具体建造者 public class ConcreteBuilder implements ICarBuilder { Car car;
public ConcreteBuilder() { car = new Car(); }
@Override public void buildWheel() { car.setWheel("轮子"); }
@Override public void buildSkeleton() { car.setSkeleton("车身结构"); }
@Override public void buildEngine() { car.setEngine("发动机"); }
@Override public Car buildCar() { return this.car; } }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 //指导员 public class CarDirector { public Car constructCar(ICarBuilder builder) { builder.buildEngine(); builder.buildSkeleton(); builder.buildWheel(); return builder.buildCar(); } } |
1 2 3 | //使用建造者创建对象 CarDirector director = new CarDirector(); Car car = director.constructCar(new ConcreteBuilder()); |
三、优缺点
优点:首先,建造者模式的封装性很好。使用建造者模式可以有效的封装变化,在使用建造者模式的场景中,一般产品类和建造者类是比较稳定的,因此,将主要的业务逻辑封装在导演类中对整体而言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稳定性。
其次,建造者模式很容易进行扩展。如果有新的需求,通过实现一个新的建造者类就可以完成,基本上不用修改之前已经测试通过的代码,因此也就不会对原有功能引入风险。
缺点:首先建造者模式创建的产品一般具有较多的共同点,其组成部分相似,如果产品之间的差异性很大,如组成部分很多不同,则不适合用建造者模式,因此,适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其次如果产品内部变化复杂,可能会需要定义很多具体建造者类来实现这种变化,导致系统变得很庞大,增加了系统的理解难度和运行成本
共同學習,寫下你的評論
評論加載中...
作者其他優質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