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aWAN 在物联网通信领域被誉为“远距离、低功耗”方案的代表,凭借其出色的覆盖能力和灵活的组网方式,成为智慧城市、智慧楼宇、智慧农业等场景的热门选择。不过,有些技术爱好者可能会注意到,LoRa 的物理层理论上支持 SF5~SF12 的扩频因子,但 LoRaWAN 协议中只使用了 SF7~SF12。那么,SF5 和 SF6 到底去了哪里?为什么不被 LoRaWAN 标准采用?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有趣的技术逻辑。
什么是 SF(扩频因子)?
首先,SF(Spreading Factor)是 LoRa 调制技术的核心参数之一。它相当于一种“冗余编码”级别,数值越大,信号扩展得越宽,抗干扰能力更强、通信距离更远;但传输速率也会随之降低。反之,SF 数值小,传输快但距离短。
理论上,LoRa 支持从 SF5 到 SF12;但在 LoRaWAN 协议中,官方推荐并标准化的却是 SF7~SF12,这并非遗漏,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工程权衡。
为什么 LoRaWAN 标准不使用 SF5 和 SF6?
1️⃣ 芯片和硬件的支持限制
在 LoRaWAN 1.0.x 设计阶段,主要芯片(如 Semtech SX127x 系列)并未完整实现 SF5、SF6 的低功耗特性,硬件灵敏度也不足以保证网络的高可靠性。
2️⃣ 网络设计初衷
LoRaWAN 设计重点是大范围、低功耗覆盖,并不是以高速短距离为主要目标。SF5、SF6 虽然速率快,但在真实的广域环境中,信号衰减快、穿透力差,容易出现丢包或不稳定的问题。
3️⃣ 干扰与网络容量管理
小 SF 的空中占用时间(Time on Air)虽短,但高密度部署中更容易发生信道碰撞,对整个网络稳定性不利。LoRaWAN 标准更看重长距离、少冲突的传输。
这些原因共同导致了 LoRaWAN 官方规范中,SF5 与 SF6 被“淘汰”在外。
那 SF5 和 SF6 有没有用?
有,而且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它们还很受欢迎!
更快的传输速率:对需要快速上传数据的近距离应用更合适,比如楼宇内环境监控、机器间高速通信等。
更低功耗:因为传输更快,设备可以更早进入休眠,节省电池。
降低信道占用:空中时间短,可减少对其他设备的干扰。
所以,虽然它们在标准 LoRaWAN 网络中未被普及,但在定制化 LoRa 网络、私有协议、点对点通信等场景,SF5 和 SF6 仍大有可为。
门思科技的实践与选择
门思科技(Manthink)一直关注 LoRa 技术在不同应用中的多样化需求,除了严格遵循 LoRaWAN 标准,还为用户在私有场景下灵活部署保留了 SF5 和 SF6 的支持能力。比如:
OMx22S LoRaWAN 模组:可在需要高速通信时支持低 SF 设置,同时兼容各种主流协议(CJ/T 188、DL/T 645、Modbus 等),让传统设备轻松升级成物联网终端。
SE72 温湿度传感器:电池寿命长达 8 年,适合智慧楼宇、仓储等短距密集部署场景。
GDO51x 室外网关 & GDI51x 室内网关:支持多频段多信道,保障复杂环境下的网络覆盖。
ThinkLink LoRaWAN 网络服务器:允许用户免费接入多达 1000 个设备,还可根据需求灵活配置更低的 SF,打造个性化网络。
这种灵活性,给用户在工业自动化、智能抄表、园区管理等多样化需求中,带来了更多创新空间。
未来,SF5/SF6 是否会被正式纳入 LoRaWAN 标准?
未来并非没有可能。随着芯片技术迭代(如 Semtech SX126x 系列支持 SF5/SF6),标准也在不断演进。目前,仍未在 LoRaWAN 公共标准中全面采用,但已经有部分厂商和联盟成员在特定场景试水。如果在可靠性、网络协调和硬件兼容性上逐步完善,未来 LoRaWAN 标准里看到 SF5 和 SF6 并非幻想。
写在最后
SF5 和 SF6 不被 LoRaWAN 标准采用,并不是因为它们“不好”,而是为了满足广域低功耗通信的整体目标所作出的取舍。不过,随着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这两种速率更快的扩频因子将会被更多人重新认识和灵活应用。
门思科技将继续专注于 LoRa 和 LoRaWAN 技术的深入研发,帮助更多企业快速搭建高效、稳定的物联网网络。如果你对高速短距离、低功耗 LoRa 应用有兴趣,欢迎与我们联系,一起探索更多可能!
共同學習,寫下你的評論
評論加載中...
作者其他優質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