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程序员的第二步---薪资800,开始实习
2015年7月23日,暑假后的第7天,我回到了学校。开始实习。
这次为期5个月的实习,是我走向程序员的第二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经过一年的自学后,我只会写一些孤立的小程序,完全没有工程化项目的概念。
那个时候,我距离java开发工程师就差一次完整的项目实战经验。
所以我真的很感谢老师给我提供的实习机会,让我向一个完整的程序员又迈进了一步。

而且我说的我不要工资,但是老师还是给我发了一个月800元的实习工资,在我结束实习的时候还一次性给我了4000元项目奖金。

在实习期间,我快速的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
最重要的是我遇到了一个对我很好的同事,他大我一届,比我多一年的工作经验。
但是他把他这一年学到的东西,对我倾囊相授。也是他告诉我:
每一个程序员,都应该有一个北上广的梦想。
当然,期间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毕竟经验不足,难以应对,比如这种情况就经常出现:

2015年12月31日,我结束了为期5个月的实习。
走向程序员的第三步---正式上道,决心北漂
2016年春节期间,我接到了老师的电话说:"我手上现在有一个新项目,需要找人开发,你之前实习表现得还不错,这个项目你愿意试一试吗?一个月3000元钱,餐补另算。计划做三个月,刚好不耽误你毕业。"
我果断的答应了。

答应之前,我根本没有想到,这就标志着我大学生涯的结束。更没想到,这段经历,直接决定了我要去北京,也为去北京奠定了一点的技术基础
总之,2016年3月,大四下学期,学校已经没有课程,只有一个毕业设计,我开始正式的上班了。
正式工作后的生活和当学生时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但是还是和实习的同事一起工作。
有一天他对我说:"这个项目做完之后,我就要去深圳了。每个程序员,都应该有一个北上广的梦想。"
那一刻,我也开始想,我是不是也应该去试一试。
2016年5月26日,我的毕业答辩结束。那天晚上,我思考了很久,接下的路应该怎么走

一直思考了两天,因为这个决定太重要了,直接决定了我以后的人生走向。到2016年5月28日晚上,我写下了这三条路:

第一条,从7月份开始准备12月份的考研,问了很多有考研经历的同学和学长,综合各方意见,觉得时间还是太短。不考虑了。
第二条,直接开始工作,不再考虑考研的事,但是,一定要去一线城市。
第三条,在成都先工作半年,然后准备17年的考研。
2016年5月28日晚上,我最后倾向于了第二条路。我的人生轨迹在2016年5月28日晚上有一个明显的顿号,这个顿号关于三条路的慎重思考。
时间来到了7月份,项目也已接近尾声。
2016年7月6日,项目我负责的部分完工。我正式离职。在这期间,我一直在为北漂做着各种准备,包括我逢人就说,我毕业之后要去北上广,因为我怕自己怯弱了,但是自己又放话出去了,不去丢人。
2016年7月7日,我在知乎上提了一个问题如下:

这个回答说:
去都没去怎么逃离,一定要先去看看,逃不逃之后再说。
虽然只有一个回答,但是够了,因为这是我想要的答案,我要去北京,我要当个北漂。
怀揣6544元,开始北漂
2016年7月20日,毕业一个月后,开始了北漂。
大四实习之后,再也没有找家里要钱,买完去北京的机票之后,我还剩下6544元。

到北京的那天,我下载了记账软件,记了第一笔账:

那天北京下着大暴雨,虽然打着伞,但是等我上公交车后,鞋子已经完全湿透了,衣服贴在身上。
到了大学朋友震宇兄那边,他在地铁口接我,请我去吃了一碗面,他是山东人,他说这是他们的习俗:“送行饺子接风面”。
来北京的前九天,我面试了九家公司,几乎每一个面试官都问我:成都多安逸啊,你为什么来北京?
我说:就目前而言,过得舒服并不是我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我选择来北京。
还问我只身来北京,没有顾虑吗,怕吗?
我说:怕,怎么不怕,但是怕了就不来了的话还是年轻人吗?况且我还有这么了解和支持我的家人。
2016年7月29日,收到了一家支付公司的offer。我在我的手机便签里面写到:

现在看来,北京,确实让我脱胎换骨了。
北漂---关于租房的事
2016年8月1日,我到公司报到的第一天,北京已经开始炎热了起来。
面试期间我都是在震宇兄家里住。
这家公司提供住宿,于是我先背了一个薄薄的被单来报道。等到下一个周末再去拉行李箱。
晚上同事把我领到宿舍的路上给我说:
你要做好心理准备,由于我们的宿舍在老北京的胡同里面,虽然是二环内,但是房间里面的卫生间只能上小号,大号的话得下楼,去楼下的公用卫生间。由于是男生宿舍,卫生条件可能差点。
于是一路上我都在做心理建设,但是看到房间的第一眼,还是给了我一定的视觉冲击:
极度的脏乱差,到处都是灰蒙蒙的,地板上踩起来甚至有点黏黏的。
那是一个三室没有厅。我住的那个房间,由于没有空调,特别的炎热所以一直没有人住,但是有个好处是可以一个人住那个房间,其他的房间里都需要住2人。
那天晚上,我正坐在床边想着我一定要出去租房子住,这个地方只是临时落脚。妈妈给我打电话:问我宿舍怎么样。
我开口先说到:"还是挺不好的,我想出去住。"
后来转念一想,这样说家里人肯定担心,于是紧接着说:"没事,我先住着试一试,一个人一个房间还挺好的。房间空间也特别大。有个风扇,也不会太热"。
其实,那个房间里面,除了一张1.5m的床,一个矮矮的电视桌,一个不能摇头的电风扇,剩下的就全是灰。
那天晚上我在床上裹着自己背来的薄毯子,没有枕头,就枕着自己的书包,算了一下我身上的钱,打消了出去租房的念头。
但是并没有气馁,最难的已经过去了,所以内心的喜悦远大于这个小插曲带来的惆怅。
我能感受到,北京就像一幅画,一幅《千里江山图》那样,举世无双的画,正在我面前徐徐展开。

如果算上从震宇兄家搬到公司宿舍那一次,我在北京期间一共经历了3次搬家。
2016年11月19日,星期一晚,北京西红门聚福缘公寓大火。
19个人在大火中遇难。遇难者中8个是儿童。8人受伤。
之后,北京各种整顿,各种地毯式安全大检查,各种拆。
查到不合格的,政府给三天时间搬离,否则停水停电停暖气。
这就导致出租房的供需不对等,你可能上午看的小单间还是1500元,下午去的时候就变成了2000元。
要不给钱,要不睡街头,北京的冬天很冷。
没有其他地方给你缓冲一下。工作日,你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找房子。
我在北京,我深知找到一个比较合适自己的出租房是多么的不容易。更何况是在天寒地冻,燃眉之急的情况下。
还有一部分人,失去栖身之所,只有放弃工作,踏上返乡的列车。
讽刺吗?让他们离开北京的不是自己不想待了,而是没有落脚的地方了。
当偌大的北京,连一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了,回家的念头也就在脑海里闪现了出来。
他们一定还记得自己多年前来北京的伟大抱负,豪情万丈。也许他们离开家乡的时候,和我离开学校的时候说了一样的话:混不好我就不回来了。
现在到了离开的时候,自己却是被“驱逐”的,是的,北京的“驱逐低端产业”。
北京,每年2000多万人继续漂着,因为梦想还没有实现。北京,每年几十万人离开,也因为梦想还没有实现。北京欢迎你,却也从不挽留你。
而由于这次的大火,公司迫于政府的压力,决定宿舍租房合同到期后,不再提供宿舍。
于是,次年8月,我迎来了在北京的最后一次搬家。通过中介找在了新宫地铁附近。
同事8月中旬爆出自如甲醛房事件,我们搬过来的房子也是刚刚装修好的,所以请了第三方机构过来做空气质量检检查。
在第三方机构来之前,我感觉这个房子肯定是会超标的,因为是新房间。
当时我就想,如果超标了的话肯定是不能继续住了,但是我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地方,突然回家的念头在我心里一闪而过。
真是讽刺,让我离开北京的理由居然是甲醛。
后来检测报告出来了,还好,都在国家标准线之下。

北漂---转正申请
在这家公司干了三个月后,我转正了。
我写了一份转正申请如下:
尊敬的领导:
我是产品研发部的王小白,于 2016 年 08 月 01 日正式进入公司,担任软件工程师一职。
我是一个人南方人,在我人生的前 22 年,我从来没有来过北京,甚至对北方都没有太大的概念。在我人生的前 21 年,我也从来没有想过我要来北京工作。
我在成都读的大学,天府之国,那里有很多朋友亲人,川妹子也很好看,也有很多好吃的,在学校附近 10 元钱就能吃个大份盖浇,肉多,饭还可以无限加。很多大学同学都留在了成都工作,他们说他们习惯了成都慢悠悠的生活。我开始也是这样想的。直到大三的某一天,我在知乎上面看到了一个话题《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愿意到北上广深打拼,即使过得异常艰苦,远离亲人,仍然义无反顾》,其中很多回答都深深的刺激着我,我突然明白如果人生只是追求 10 元钱的肉多还可以加饭的盖浇的话,那么几十元的卤煮怎么办,上百元的
烤鸭怎么办?至今我都记得一个答案:
我有个发小,问他为什么留在气候差的北京。他说:“黄沙万里觅封侯。”
那个时候毕业去北京的想法便开始在心里肆意生长。我对自己说:每个程序员都应该有一个北上广的梦想。在大学的最后一年里,我默默的为着来北京做好各种准备。毕业之后来了北京,只是来北京的那天下暴雨,一来就漂起来了。
然后,我来到了公司。
8 月
进入公司的那一天刚好是 8 月 1 日,开月度会,然后我看到的全都是一群年轻人,我就知道我来对地方了。月度会结束之后,就来到了产品研发部报道,加入了交易组。在这里,开发软件用的是 IDEA,而在这之前,我一直用的 eclipse 开发。版本控制工具用的是 git,在这之前我用的是 svn。开发软件的变更应该算是我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吧,刚刚使用 IDEA的时候,感觉特别不顺手,感到了一点压力,但是人在压力下学习东西是非常迅速的,所以,不到一周的时候,IDEA 就上手了。同时接到的第一个开发任务就是编写公众号交易的查证补单接口。然后就是这第一个开发任务,由于分页的逻辑问题,导致影响了之后的一次上线事故的问题排查。那是我第一次经历上线事故,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之后,我对自己的代码是慎之又慎。
9 月
对交易组现有业务系统中的公众号,卡牌有了一点的了解,参与了公众号对接新渠道和卡牌系统的维护开发任务中,更深层次的理解到了公司的部分业务。还记得第一次对接的是支付宝的渠道,和同事一起开发,调试,期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关键问题在阳哥的指导下,能够得到顺利解决。还记得有个问题:拿到了支付参数,但是在支付页面始终不能调起支付,我们从头开始排查,排查到很晚也没有找到原因,由于时间太晚了,然后我们就回家了。第二天,再次排查代码的时候,才发现在调起支付的页面有一段代码中的tradeNo应该改成tradeNO!就是因为一个字母的大小写的问题,导致我们排查了很久很久。
现在想起来,还记得当时调起支付页面后的高兴和无奈。
编程,是一件严谨的事。
这个月中学到了很多编程技巧,也学到了优秀的编码风格和编码思想。在之前,我总是想的如何把功能实现,而现在我在实现功能的基础上考虑到代码风格、性能优化。
10月
10月份的时候,对卡牌系统了解的也有七七八八了,所以卡牌基本上就交给我在维护了。然后对接应用中心,对接各种渠道,对接风控,广告位开发等等开发任务也能按时完成,完成开发任务之后,也会开始一点点的重构代码,看看哪一块的性能还能提升,能不能加点缓存技术,提高访问速度。
由于能够独立进行开发任务了,所以这个月也算是完成了一个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思想状态也有了很大的提升,遇到问题不会总是感觉无从下手,以前的第一反应是寻求帮助,现在的第一反应是思考引起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哪些。
在试用期阶段,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特别是我所在的交易组,他们对我的理解,宽容,引导,保护。让我真真的体会到了公司的企业文化“简单,勇敢,温暖”!比起三个月前的自己,从各个方面我也得到了质的飞跃。这一切的改变都是公司带给我的。在写这份转正申请之前,我就在想我转正之后,正式成为公司的一员的时候我会怎么样。我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我想在公司的每一天都应该是努力的,奋斗的,美好的。
在来北京之前,在我想象中就有一个北京大概的样子。但是那个样子不是那么真切,他有点模糊。直到遇到了公司,一切都变得明朗起来。我想象中的北京,就是公司的样子。
所以,我提出转正申请,希望自己能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望领导予以批准。
---2016年11月13日
从转正申请中可以看出,我刚刚加入这家公司的时候工作的也不太顺利。很多东西都是第一次接触,第一次接触到IDEA,第一次接触到git,正如我之前的文章中描述,甚至连Dubbo都是第一次听说。分布式相关的技术无限趋近于零。
北漂---在北京的日子
我在北京一共漂了1003天,近三年的时间。
我在北京只就职过一家公司,我在这家公司工作了991天。
我非常喜欢这家公司,这是一家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公司。
我所在的支付组,每一个人对我都很好。
我刚刚加入的时候支付组一天的交易笔数只有几十万笔。
随着公司的高速发展,交易笔数稳步上涨,最后稳定在了一天800万笔左右。
业务的增长,推动着技术的增长。
在这个期间,我汲取到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是海量的。
可以说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我经历了传统公司可能要花十几年才能走完的路。
为了跟上公司的发展速度,我也得不断地学习,在北京也没有什么社交。
于是我每个周末都在学习,真的是每个周末都在学习。用学习来抵抗我的焦虑。
当然带来的成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我的技术开始突飞猛进,甚至可以用技术爆炸来形容。
当我去北京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初入江湖的毛头小子。
当我离开北京的时候,我已经可以带领一个小团队冲锋陷阵了。
入了这个行,我必须得时刻保持学习。
当然,我指的学习不一定全是学习专业知识,我也会看一些文学巨著,历史长篇,经济学读物,工具类图书。
当我停下学习的时候,我就会焦虑。
适当的天气我还会出去跑步,在北京我报名参加了三次北京马拉松。
而且我跑完北京的一环到四环,骑共享单车骑完了五环。每当我回想起这件事,我就会觉得,我的脚步包围了整个北京。我在北京用力的生活过。





关于生活方面,最开始的时候,我在北京基本上每个月收支平衡。我每周逛一次永辉超市。有一次我看见一个酸奶,感觉特别好喝,我特别想买,但是它超出了我的预算。
其实没有超多少,但是就是超了,那我就觉得不划算。
以后的每次逛超市,我都要去看一眼,那个酸奶有没有打折,很遗憾,每次都没有。
一直到有一次我涨工资了,涨了很多。
发完工资的那个周末,我终于买了那个酸奶,喝了一下,真的很好喝。
但是那个周末的再下一个周末,我的房贷批下来了。我每个月又要开始还房贷了。
之后,我再也没有喝过那个酸奶。也没有去关注过它的价格。
我不知道你这辈子有没有为别人拼过命。
但是我为了那个酸奶,是经历过强烈的心灵挣扎。
后来,每当我在北京感到艰难的时候,我就会想起那个酸奶,它能激励我前进。
我也会去西单的桥上,看人来人往,告诉我自己:王小白,你在北京只身一人,一无所依,你必须靠你自己杀出一条血路来。
2019年3月12日,我感觉到我可能要离开北京了。
那天我下班后,又去了西单的那个桥上,我想要停下来,让我的生活停下来,给我更多的时间思考。
但是现实却反复的打我耳光,让我不再幻想,推着我前进的不仅有梦想,还有房贷,我在手机里写下:

但是,在北京大多数时间都是开心的呀。
比如其中一件是我买到杰伦《地表最强》演唱会的门票。我小时候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以后用自己挣的钱,去听自己最喜欢的明星的演唱会。我在北京做到了:

北漂---留在北京
有一天一个不胜酒力的同事喝了一点酒,我送他回家的路上,他给我说:
你呀,一点要拼尽全力,拼死拼活的留下来,留在北京!留在北京了,你们家族,从你这一代开始,就光宗耀祖了!
我当然知道,他说的意思,要是能在北京留下来,我的下一代,能享受的教育资源是四川不能比的。
在北京的学生,上午在语文课本里面学到了故宫,下午就可以全班游览故宫。上午在历史书里面学到了司母戊鼎,下午就可以去国家博物馆,亲眼看看。......千言万语,抵不上亲眼所见的。
他们享受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优越的。
对四川的学生来说,是拼命读书,改变命运。对北京的学生来说,是认真读书,改变命运。
再说一个现实的问题,北京的房子,靠一个人那点工资,杯水车薪。
结束北漂
由于一些家庭的原因,我离开了北京。
我离开之前和各级领导谈的时候,他们都有一个观点:
虽然很想让你留下来,但是当面临着家庭和工作两难的抉择时候,我作为过来人,建议你多考虑家庭。你的决定没错。
2019年4月14日,我在北京的最后一个周日,我请震宇兄吃了个饭,理由就是“送风饺子迎风面”。他送了我一本书。地铁上分开的时候我抱了一下他,说:下次再见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他说:别这样,还会再见的
2019年4月17日,公司每周三组织球赛,那天打完之后杨哥请了我们吃饭,为磊哥和我践行。吃完之后我对磊哥说:再好好看看这个地方吧,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再来了。
人都是这样,以前时间多的时候觉得什么事都还早,都还有机会。等到真真的到最后一次的时候才会去感慨。
就像离职之前的"散伙饭"一样。我说,这顿饭之后,这辈子也不可能把在座的各位都聚在一起吃饭了。听着挺唬人的,但是仔细想想,高中毕业的时候也说过这样的话,大学毕业的时候也说过这样的话,对后来的人生造成了什么影响了吗?并没有,吃饭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静静的躺在对方的朋友圈里,看到你发关于生活的动态,不管是结婚、生子、晒娃……我都会会心一笑,然后点个赞,时不时的再评论一个。知道你过的好,这就够了。吃饭见面,都不必强求,缘分到了,自然水到渠成。
2019年4月18日,我在北京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我走的那天,去研发部找领导签字,研发部60余人,每一个人我都认识,每一个人我都一一告别,握手拥抱。办完离职后,我团队的小伙伴们都在会议室里开会,我说:我走了啊,谢谢各位这几年的陪伴,大家加油啊。
其实我准备了一大段话要说,但是一看到他们每一个人的脸,刚刚说了第一句话,就红了眼眶,我不能再说下去了,于是转身离开了。
晚上,亮总请我吃饭, 吃完后已经是深夜,分别之前他给我提了很多宝贵的建议。我握着他的手,听着听着就流出了眼泪,最后抱着他哭了起来。久久不愿意松开,因为我知道,他是我在北京抱的最后一个人,松开之后,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陌生人。
2019年4月19日,我25岁生日,我离开北京。
在这一天离开,完完全全是一个巧合,没有刻意安排。
如果用宿命论的观点来说的话,这可能是宿命送我的一份生日大礼。
你好,成都
在北京期间我回成都了一趟,用3天时间面试了6家企业。拿到了4家的offer。其中一家给到了2w,但是我拒绝了。
因为我回来最想进的一家公司也给我发出了offer。这家公司能让我不脱离支付行业。我不能浪费北漂这几年积累的支付领域相关的知识。
放在几年前,我肯定会面向工资编程。
当然,几年前也不会面临这样的选择。
这些都是北漂带给我的。

刚刚回成都的时候,早上起来,有几次以为自己还在北京。
有时候给朋友讲起北漂的一些经历,感觉像是一场梦,或者是别人的故事。
之前看到一句话:
北漂就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你不知道洗干净了没有,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去洗。等到离开北京的那一刻,灯光亮了,你发现,如果你认真洗过了,那件衣服光亮如新。让你以后每次穿这件衣服都会想起那段岁月。
我十分感谢那个当年一直逼自己来北京的自己,这几年,我认真洗了,
离开的时候光亮如新。
今天是中秋节,
如果你在外漂泊,那我祝你留下来,或者早日荣归故里。
如果你在家团圆,那你不需要我的祝福,请你祝福你只身在外的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