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们的世界正在进入到一个万物联网的信息世界,而大数据的兴起和物联网的碰撞则激发了一个更伟大的时代——人工智能时代。
“电话推销员”被机器人取代的几率最大,为99%,接近百分之百。打字员、会计、保险业务员、银行职员、接线员、前台、客服等次之,均在90%以上。这些,都是最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职业。
那些第一、第二产业的工作,比如工人、瓦匠、园丁、清洁工、司机、木匠、水管工等,被机器人取代的几率,差不多在80%-60%之间。虽说比上面的那些职业好一些,但也日薄西山、岌岌可危了。
值得一提的是,《纽约客》杂志的一张最新封面毫无征兆地也在朋友圈里刷了屏。
封面上,人类坐地行乞,机器人则扮演了施予者的角色,意指明显——在未来社会,人类的工作机会被不断进化的机器人剥夺,从而沦为了流落街头的弱者。
早在今年7月20日,在东京举行的软银大会(SoftBank World)大会上,59岁的软银创始人孙正义两次发出上述感慨,因为他认为:
30年后,物联网将使全球网络化、智能机器人将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AI将超越人类智力。那个时候,世界会发生什么呢?我敢肯定的是人类寿命将延长到100岁以上,人类和机器人共生!
牛津的学者,给出AI神魂健全时限:十年之内,AI将变得足够聪明,并消灭40%以上的职业。
人工智能或将“杀”入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而第一站很可能就是代替掉相当一部分人类的工作。全世界范围,一场关于人工智能的竞争,也将轰轰烈烈开展!
去年,有个小孩读遍人世所有的棋谱,辛勤打谱,苦思冥想,棋艺精进,4-1打败世界冠军李世石,从此人间无敌手。他的名字叫阿法狗。
今年,他的弟弟只靠一副棋盘和黑白两子,没看过一个棋谱,也没有一个人指点,从零开始,自娱自乐,自己参悟,100-0打败哥哥阿法狗。他的名字叫阿法元。
阿法元进化速度可以用“恐怖”来形容。
AlphaGo Zero学到的围棋知识(图片来源:DeepMind 论文)
这是一条自学成才的“狗”。AlphaGo Zero的最大亮点,在于无需任何人类指导,通过全新的强化学习方式自己成为自己的老师,在围棋这一最具挑战性的领域达到超过人类的精通程度。
AlphaGo Zero不仅发现了人类数千年来已有的许多围棋策略,还设计了人类玩家以前未知的的策略。
Zero达到目前人类的棋力,只花了3天时间,大约70小时,下了490万局。很多人说,阿尔法元3天,超过了人类3000年。
称之为人类尊严的“最后防线”的柯洁是这样说的:
对于Alphago的自我进步来讲,人类实在太多余了。
刘慈欣在科幻小说《三体Ⅲ:死神永生》里有句名言:“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阿法狗”的不断进化,会让我们窥见科技的力量,也灼以我们深深的挫败感。
永远不要与趋势为敌!
是的,一场人工智能(AI)的革命已经开始了。
从今天起,人工智能不再是科幻小说,不再是阅读理解,不再是新闻标题,不再是以太网中跃动的字节和CPU中孱弱的灵魂,而是实实在在的趋势。
个人工智能时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影响,向我们迎面而来!可以说,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人工智能正在快速超越人类。
拿百度、阿里、腾讯、科大讯飞在自动驾驶、城市大脑、医疗影像、智能语音上的发展说就好,现在已经到了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10月18日,包括瑞信、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在内的银行都在押注机器将占领债市!
甚至 ,整个华尔街的不少大型对冲基金都纷纷开始用人工智能取代基金经理。更令人震撼的是,负责各个不同交易系统的AI引擎不仅可以分析数据、研究报表,甚至还可以“聚在一起”做市场预测,然后“投票选出”最佳市场决策。
或许最终会有这一天,所有散户跟交易员离场。股市在几十只或几百只“炒股阿尔法狗”之间进行。
2000年,高盛在纽约总部的美国现金股票交易柜台雇佣了600名交易员。但今天,这里只剩下两名交易员。
瑞银在裁员路上也没有落后,这是8年前瑞银集团的交易大厅,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然而,交易大厅现在却成了这个样子…
高盛、瑞银的交易员被替代的经历,只是全球金融公司的一个缩影。
荷兰的ING银行,宣布一个可以让他们在未来省下近9亿欧元的“数码转换”计划:先砍掉5800名员工,占员工总数13%;未来再视情况让另外1200名员工转职或是裁掉。
德国商业银行,到 2020年他们将会将银行中 80%的工作都数码化、自动化,最终将会裁掉 9600名员工。此外暂停发放股息,来弥补重组计划的成本。
苏格兰皇家银行,发布一个线上的AI 客服系统,这个客服系统可以根据客户的语调来做出反应,此外,它还永远都不需要休息,更不会要求超时津贴。
美银,计划在消费者银行分部减少8000多个工作岗位。被减少不只是员工,还有网点。美国银行、花旗和摩根大通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已经关闭了389个网点。
花旗,2015——2025这十年间欧美银行将裁员30%,数量最多达到170万人。
一个月前刚上市的海底捞斥资1.5亿打造的“无人餐厅”在北京正式营业。昔日穿梭不息的服务员,瞬间被智能机器人取代。这家“无人餐厅”是与松下、阿里合作建成的,其店内传菜、配菜、洗菜员等一些岗位均被机器取代。在店内的监测大屏上,不仅能够看到每部机器、每个环节的运转情况,还能实时监测菜品的剩余数量,以及是否有超过48小时的过期菜品。
在这个时代,做什么工作最有可能被机器人淘汰?
据 BBC 所统计的三百多个职业里“电话推销员”被机器人取代的几率最大,为99%,接近百分之百。打字员、会计、保险业务员、银行职员、接线员、前台、客服等次之,均在90%以上。这些,都是最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职业。
那些第一、第二产业的工作,比如工人、瓦匠、园丁、清洁工、司机、木匠、水管工等,被机器人取代的几率,差不多在80%-60%之间。虽说比上面的那些职业好一些,但也日薄西山、岌岌可危了。
而与之相反的,在统计的那些职业中:
演员、艺人、写手、翻译、理发师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几率在30%-40%之间;
程序员、记者、保姆、艺术家、律师、法官、建筑师、公关为1.4在1%-10%之间;
最难以取代的,是心理医生、教师、酒店管理者,均在1%以下。
男人比女人更容易被淘汰?
ABC新闻分析发现,那些最容易被自动化的工作更有可能是那些男性或者低收入工人干的工作。
来看一张“男人与机器人的就业比较”图表:
图表:工作由自动化和劳动力性别划分
在上图中,更容易自动化的工种位于图的右侧,而男性工作比例较高的工作位于图的上方。
几乎包含大量女性的工种都不太容易受到自动化的影响,包括助产士,护士和理发师。用纯数字来说话:
有大约200万澳大利亚男子从事工作的工种中,一半以上的工作内容有自动化风险。
相比之下,只有75万名女性的工种面临类似的风险。
为什么女性的工作更难自动化?
悉尼大学转化数据科学中心的Hugh Durrant-Whyte解释说,妇女在社会同情心,人际关系技巧和创造力方面的工种中占据了很多职位。
所以,从现在开始,人类和机器必须分道扬镳,人类负责思考和人文,机器负责运算和执行。人类需要把理性和逻辑的事情交给机器,把自己的情操发挥的越来越高尚。
如果人类依然还是按照机器的性质去发展,到最后就会形成“人”和“机器”的竞争。很显然,如果跟机器比逻辑和运算,人类很快就会败下阵来。
在未来,人和机器必然是世上两种性质不同、但能力相当的物种。这两种物种要想并存,就要有差异化。
工业时代,人的理性被充分激发,那些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总是能成为一个单位里重要的人,而人的感性被不自觉的收藏,因为它总是成为一种“累赘”。而在未来,在机器人高智商的对比下,人类”情商“的珍贵性开始凸显。
机器人超越我们的,是智商层面,而人的理解、情感、同情心、共鸣性等软实力,是机器无法取代的。
再来看一项数据:根据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公布的“全球百大思想者”名单。共有125人登上了“全球百大思想者”名单,其中有63名女性和62名男性,也就是说,女性入选者人数有史以来第一次超过了男性。
为什么现在世界的女领导者越来越多?就是因为女性的直觉性思维很发达,她们往往不是靠逻辑推理,而是靠一种直接就可以得出结论。未来社会的创新和进步将越来越多的来自人的“感性”思考,而不会来自一行行代码。这种感性的创新会更加柔软并富有灵性,也只有这种创新才能让机器和设备依附于人类。
未来的社会风尚容易被那些具有有人文关怀的人去引领,这些人包括艺术家、发明家、设计师、小说家、护理员、咨询师等等,他们将会获得最大的社会回报,并享受到极大的快乐。
从职场上来讲,未来的软实力比硬技能更重要。
如果你的工作包含以下三类技能要求,那么,你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小:
社交能力、谈判能力、以及人情练达的艺术;
同情心,以及对他人真心实意的扶助和关切;
创意和审美。
如果你的工作符合以下特征,那么,你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大:
无需天赋,经由训练即可掌握的技能;
大量的重复性劳动,每天上班无需过脑,但手熟尔;
工作空间狭小,坐在格子间里,不闻天下事。
我们必须在优秀的高科技能力之外,培养符合高感性和高体会的工作能力。说的通俗一点:未来情商高的人,将碾压智商高的人。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万智文摘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f3f50d360bcb
共同學習,寫下你的評論
評論加載中...
作者其他優質文章